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年末揽储大战提前打响 银行客户经理自费“买存款”

http://www.e23.cn2012-11-30国际金融报

    摘  要:银行揽储大战再度升级。为完成吸储指标,不少银行客户经理私下自费对大额存款给出返利。各家客户经理不是在拜访客户,就是在去拜访客户的路上。辛苦不说,必要时还得自己掏腰包。

  银行揽储大战再度升级。为完成吸储指标,不少银行客户经理私下自费对大额存款给出返利。各家客户经理不是在拜访客户,就是在去拜访客户的路上。辛苦不说,必要时还得自己掏腰包。

  “返点”抢客户

  吴先生经营一家餐饮连锁店,近日,在某银行做客户经理的亲戚找到他并承诺,只要在年末考核日的前7天将100万元以上的资金存进银行,存过考核时点就能得到2%。的返点。

  另一位市民吴女士握有300万元现金,但她并不急着去存钱,“在银行柜台存款是拿不到返点的,要等着那些资金‘串串’主动打电话来联系,才能够拿到更多的收益。”

  由于一些客户经理要求的资金量起点都比较高,一般要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于是,大户坐等,而散户则忙着组团拼存款。市民郑女士存款仅有20万元。她便四处寻找合作伙伴,组团存款,眼下手中的存款额已高达200万元。日前,她和某股份制银行客户经理达成协议,11月的最后一周将钱存入该行,按照1.8%。接受返点。

  一证券公司客户洪先生则告诉记者,有的证券公司会组织股民一起去跟银行客户经理谈返点,这样一来,话语权就会更强,往往比单个散户直接找银行客户经理谈返点更高。

  银行客户经理为完成年末存款指标,不惜采取返点、返现这样的手段,而返点其实也是客户经理提前把自己的年终奖金拿出来兑现。“除各自人脉中的企业主和资产富裕人士为重点揽储对象外,银行高端客户或经常有大量资金出入的客户也能帮我们‘分担’一些存款,通常到了季末、年末,我们会主动打电话邀请这些人士将大笔资金‘搬’到银行,并承诺给他们一定的返点,而考核一结束他们再将资金移走。”某股份制银行一位客户经理透露。

  “为了争取客户购买理财产品,我们有时报价会超出理财产品的最低报价。最后返还给客户的时候,我们需要自掏腰包补齐客户收益,这是因为即使自己吃亏,也要保住存款。”一位理财经理说。

  为保“饭碗”违规

  根据银监会要求,各家商业银行的存贷比要在月末达到75%的监管标准,否则将招致监管处罚。降低存贷比的途径无非两种:一种是增加存款增量,一种是减少贷款增量。贷款已放出,而部分银行存款额度仍未达到要求,于是揽储“势在必行”。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对《国际金融报》记者表示,今年企业利率减少,存款下降;政府的财政、信用平台和扶持的地方企业业绩下滑,政府存款减少,都使银行存款压力增大。

  中国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付立春也指出:“监管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银行发展中间业务,改变传统的盈利模式,但这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从短期看要降低存贷比,拉存款是根本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00年,央行就曾发出通知,严格禁止高息揽存、利用不正当手段吸收存款,赠送实物、返点返现也在禁止的项目之中。

  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多数银行不但给一线业务人员下达了存款指标,连高层也无法避免,完不成指标就得降级,甚至下岗。某国有银行内部人士指出,由于监管层明令禁止,所以很多都是员工自发在暗中操作,而在银行柜台存款并无返点。目前银行对客户经理考核非常严格,仅存款就有十多个考核项目,如存款的余额、增量等,如果存款任务完不成,奖金、职位等都将受到影响,而为完成任务,他们只得自掏腰包返点。

  需从源头解决问题

  央行数据显示,今年3月、6月和9月新增存款分别达到3万亿元、2.9万亿元和1.7万亿元,而2012年以来季初存款则均为下降态势,1月、4月和7月分别减少8000亿元、4656亿元和5006亿元。11月12日公布的数据也显示,10月银行人民币存款减少2799亿元,同比多减584亿元,创近期新高。

  “揽储只能暂时提高存贷比,还需要央行能给予一定的货币政策支持,提供相对宽松的货币环境来盘活经济活力,提高企业业绩,从而从根本上增加存款数量。同时,开源还需节流,减少贷款数额也很重要。”孙立坚表示。

同时,银行揽储看似是老百姓得了实惠,银行自身也顺利度过监管红线的“双赢”局面,但一银行业内人士表示,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指标,银行职工千方百计拉存款,而不是着眼于能实质地解决存款不足的问题,表面的繁荣并没有为提升银行业务起到实质的作用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卫容之 丁立歆   网络编辑:陈淑贞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