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客户8000万失踪 曝光银行存款体外循环路径

http://www.e23.cn2012-12-15腾讯网

    摘  要:日前,有知情人士透露,今年9月,同属地的一家上市公司旗下子公司,在上述国有大行东部某支行连续两次存入共8000万元存款,然而一个多月后,该公司利用网银查看账户时,却发现该账户资金仅余1万元,巨额存款神秘失踪。遂报警。

升级更换磁卡为由,掌握了陈天民的银行卡,而寿某之前已获取陈天民的银行卡密码。

  此后,根据上述律师提供的证据,寿某分别将850万元打入“郑捷”等多人账户。根据郑捷证词,寿某借款给他,利息较高。

  但寿某对此的说法是,应陈天民请求帮其介绍客户,赚取高额利息。双方各执一词,5年过去了,相关部门仍迟迟未下结论。

  另一起案例是今年早些时候,本报记者曾报道的涉及工行某支行负责人挪用900万存款的案件。案情与上述浙江金华案件相似,储户张菊花900万元存入上述工行支行后,发现资金被转走。上述工行支行负责人承认将900万用于发放高利贷,投向了房地产等领域无法收回,但坚称是张菊花主动将银行卡和密码给了他,让其代为理财。

  据记者获悉,相似的报案四年后,截至目前,相关机构也未对该案给出确切结论。相关代理律师仍在奔走寻找证据,但资金是否可以追回仍不得而知。

  纷繁的利益面前,储户究竟是无辜还是一定程度上与银行形成共谋,或许只有当事人才清楚。

  存款的体外循环

  抛却上述错综复杂的案情,一个明晰的事实是,存款在银行外循环,正成为部分银行支行负责人在风险口上掘利的惯用手法。

  几种可能的利益线条,一个是储户主动要求银行“代为理财”,一个是不知情的资金被挪用,也或者是钱存入银行后,在储户告知银行人员密码等形式下,银行支行负责人利用广泛的人脉和银行的信用背书“运筹帷幄”,坐收资金使用利差。

  南通一家股份行信贷负责人告诉记者,这种银行存款的体外循环,始于过桥垫资,“贷款资金到期后,如果续贷,一般需要先还后再贷出,也称为还旧借新。在还款和新的贷款下来前,中间往往会有10天甚至更长的过渡期,这个过渡期就提供了生财机会”。

  据他介绍,掌握着企业贷款信息的银行支行负责人,有机会帮助贷款企业介绍一笔资金,用于应对这个过渡期,也就是过桥。

  作为中间人,收益总是有限,长期介绍做过桥生意的支行负责人们,有的胆子大一点,就可以有新生意。

  “前两年,银行贷款收紧得厉害,民间资金成本很高,本来短期做过桥的生意,变成了长期有获利空间的买卖,于是支行负责人的上述中介生意和短期挪用,就变成了代客理财的长期生意。”上述股份行信贷负责人称。

  于是,存款在银行体外循环,也就不是新鲜事儿了。然而,根据商业银行的员工规范,任何集中的代客理财均被视为违规,然而巨额利润下铤而走险者不乏其人。

  事实上,一些支行负责人自己就是一个大客户经理,在拥有广泛资源的同时,业绩导向的银行也在权力上给其开了小灶。

  记者曾接触过一家股份行某县级市支行行长。据他介绍,在该县级市还没有建成支行时,他就被分配来做业务,现在全支行的主要客户全部集中在他手上,一个人做了大半个支行的业务,“拥兵”当然“自重”,这种现象并不鲜见。

  “我认为现在很多股份制银行做的条线化改革,对公业务集中到分行,支行做零售的调整,或许可以在体制上约束支行负责人。”上述股份制银行信贷负责人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