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花旗猛冲信用卡 1200元年费或水土不服

http://www.e23.cn2013-02-25理财周报

    摘  要:2012年的花旗(中国)动作频频,其中发行信用卡无疑是在行业内震动最大的一个动作。不久前,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欧兆伦在上海表示,“2012年是自1983年重回中国大陆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年,在信用卡和花旗东方证券以及不同的业务领域上,均有突破和收获。”

  2012年的花旗(中国)动作频频,其中发行信用卡无疑是在行业内震动最大的一个动作。不久前,花旗银行(中国)董事长欧兆伦在上海表示,“2012年是自1983年重回中国大陆以来成绩最好的一年,在信用卡和花旗东方证券以及不同的业务领域上,均有突破和收获。”

  那么,半年过去了花旗银行信用卡推行情况如何,则备受市场关注。

  发行情况不便透露

  近日,央行发布了《2012年第四季度支付体系运行总体情况》, 数据显示,截至2012年第四季度末,全国信用卡发卡量为3.31亿张。然而在这3.31亿张信用卡中,外资行的占比甚小。

  随着今年初南商(中国)获批发卡资格,目前已有东亚银行、花旗银行、南商(中国)三家外资行进军中国信用卡市场。据银率网数据,目前国内三家外资信用卡发行量约占整个市场的5%。据了解,在这5%的占比中,更多的是东亚银行的信用卡。

  外资行在中国发行信用卡,主要面临以下困难:在营业网点数量和分布上的不足对于客户群的扩展有一定阻碍;外资银行信用卡定位于中高端人群,受众面相对较窄;相比中资银行信用卡多免年费、手续费较低的发卡策略,外资银行信用卡费率偏高,很难切合国内信用卡人群需求。

  至于近半年来,花旗信用卡如何克服这些困难,其具体发行情况如何,花旗银行相关人士告诉记者,“这方面的数据属于商业机密,不方面透露,并且时间也比较短,现在的数据也没有太大的说服力。”随后记者联系东亚、南商(中国),均表示这类数据都不便透露。“外资行市场占比还太小,目前对这些推行信用卡的外资行来说,更注重的不是量,而是能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升品牌形象。”上海某外资行人士强调。

  花旗中国董事长欧兆伦也曾向记者表示,花旗信用卡现阶段更注重质量竞争,虽然开卡标准与内资银行差别不大,但审核会更细致、更有针对性。

  花旗“扫楼”扩大发行量

  不久前,有网友在微博上感叹,“世道变了,连花旗银行都开始"扫楼"办信用卡了……”

  另有客户调侃“今天有个花旗银行的业务员走到我工位上,用两分钟说服我办了张信用卡,并在我填写资料的十分钟里,不停跟我交流,寻找其他目标客户,了解潜在客户需求,最后还拿着我们公司宣传册走了,说明天正好去见某实业集团老板,要给我拉点业务。好销售在民间!”

  据了解,从去年九月份开始就陆续有花旗的业务员奔走于各大写字楼中推销信用卡,与中资行直面竞争。

  不过,这似乎与花旗一贯的高端定位和以质取胜的策略有些不符。“扫楼”推介信用卡的做法以往以中资行居多,不少银行存在盲目扩大发卡规模的情况,其结果却是“卡量上去了,交易额却没上去”。

  据了解,其它两家外资行发行信用卡,主要还是以现有银行客户为主,基本没有以“扫楼”的方式来推销信用卡的情况。

  一名花旗信用卡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不把这个叫做"扫楼",也不是完全盲目的推销,如果十分钟后对方没有太大的兴趣,我们也不强求。而且后续审批流程都是很严格地把关的。”

  不过花旗的这种举动还是引起了同行的热议,不少业内人士听说之后均表示意外,“花旗也开始冲量了?这好像和它一贯的风格不太一致。”

  “花旗目前的做法,应该不仅仅是像其它外资行那样,仅把这项业务定位于给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提升品牌形象。花旗绝对不甘于目前外资行在信用卡市场上微乎其微的占比。”

  作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发行机构,花旗对于中国信用卡市场的重视是毋庸置疑的,花旗曾预计,十年后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信用卡市场。

  同时,花旗亚太区首席执行官卓曦文也曾表示,虽然中国发行的信用卡已经不少,但是仍然处于早期阶段,在中国有非常好的发展信用卡的机会。

  高年费或“水土不服”

  外资银行进军中国信用卡行业,其优势在于具有先进的信用卡管理经验和营销理念,以及可以提供优质的信用卡品质服务;劣势在于外资银行在中国的网点过少,网点和客户资源没有竞争优势。

花旗银行也不例外,网点不足信用卡还款不便的问题一直成为客户抱怨的重点。“不过外资银行可以利用网上银行等互联网工具,推广产品和业务,弥补网点不足的弊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