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核查风暴下19家企业终止审查
摘 要: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以来IPO终止审查的19家公司当中,有8家在被正式终止审查之前,就已经是中止的状态。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的公司,往往已经出现一些可能影响上市进程的问题,而目前证监会要求在3月31日前提交自查报告,在这样的情况下,留给发行人解决问题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

2013年以来,截至2月21日,共有19家拟上市公司被终止审查,其中7家主板,12家创业板。
2012年全年终止审查的公司总数为68家,也就是说,今年不到两个月时间,撤回材料的公司数就已超过了去年的1/4。
受伤的不仅仅是拟上市公司,还有耗费近两年精力的保荐机构。76家券商投行、2283名保代的收入和年终奖与之休戚相关。
财务核查风暴持续发酵,深圳一家投资公司老总与记者交流时表示:“一家券商跟我反映他们超过10%的项目打算撤回,另外一家券商在会项目撤回比例高达30%。”
中信建投三度受伤
在今年已经撤回的19个项目中,中信建投保荐的项目最多,共有3个,分别是北京电旗通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大连路明发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京华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次是国信证券和民生证券,均有2个撤回。
记者多方采访得知,电旗通讯和大连路明在监管层启动财务专项核查前就已提出撤回申请,前者是因为业绩下滑,后者则非业绩原因。“此次证监会对保荐机构的问责力度大,中信建投也很谨慎,要求拿不准的就撤,我们跟发行人也很难开口,毕竟为了上市公司已经花了很多成本,”中信建投知情人士说,“有项目组成员得知自己的项目要撤回都快哭了,为了一个项目都不知道多少个节假日在加班,所以以后挖掘项目时要更加严格和谨慎,以免工夫白费。”
一名瑞银证券投行人士表达了同样的观点,“拿不准的就得撤,谁也不敢拿自己的饭碗开玩笑。”据了解,为避免项目组对自己的项目核查时手软,瑞银证券投行采取项目组交叉审核的方式来完成此次专项核查。目前瑞银证券在会排队的IPO(首次公开募股)项目有7个,尚未撤回项目。
罚单加压国信证券
“监管层在开启史上最严财务核查的同时,也频繁对保荐机构出具罚单,让保荐机构不敢再存侥幸心理。”一名投行人士说。
1月24日,证监会公布对独揽6家“变脸股”的国信证券出具警示函之外,对业绩大幅下滑的隆基股份保荐代表人王延翔、曲文波采取的“12个月不受理与行政许可有关文件”的监管措施。这被业界称为是证监会对业绩变脸案例开出的最严厉处罚。国信证券知情人士称:“公司内部也在总结反思,对于在会项目的审核更加谨慎,如履薄冰。”
今年以来国信证券终止审查的项目有2个,分别是江苏中圣园科技和上海丰科生物科技。国信是在会项目最多的券商,数目为67个。在这67家公司中,有近20家属于制造业。而在终止审查的17家公司中有10家就属于制造业。多家已公布2012年年报的制造业上市公司亏损严重;在已披露业绩预告的制造业公司中,有近六成业绩下滑,其中预亏公司更是占据A股上市公司预亏榜八成份额。
另外,让业内人士担心的是近两年扩张比较厉害的券商,比如齐鲁证券、民生证券。齐鲁证券的投行人士称:“如果是创业板不能持续增长的,我们就把它拿回来。第二种类型是收入和利润增长趋势跟行业差距较大作为重大自查对象,如果有问题也拿回来。”不过今年以来齐鲁尚未有项目终止审查。
“中止”很可能“终止”
北京一名资深保代提醒记者,目前正在排队的869家公司中,“中止审查”的公司最终变为“终止”的可能性很大。
记者注意到,在今年以来IPO终止审查的19家公司当中,有8家在被正式终止审查之前,就已经是中止的状态。处于中止审查状态的公司,往往已经出现一些可能影响上市进程的问题,而目前证监会要求在3月31日前提交自查报告,在这样的情况下,留给发行人解决问题的时间已经非常有限。
截至目前,共有15家拟上市公司处于“中止审查”状态,其中中信建投、招商证券和华林证券的项目较多,均为2个。
- 暂停4月后IPO或在5月开闸(2013-02-19)
- “IPO业务大厅”排至800余号 检验深化新股改革决心(2012-11-21)
- 证监会官员称10年后上市公司过万 每年750家IPO(2012-11-16)
- 14只IPO过而不发 证监会为救市网开一面?(2012-11-05)
- 诺贝尔文学奖花落莫言 签约书商IPO提速(2012-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