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员工拿提成害贷款企业 骗子藏身“联户联保”
摘 要: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有些银行员工与“骗子公司”形成一个产业链,事成后从中抽取10%到20%的好处费。他介绍现在80%通过联户联保贷款的企业对彼此并不了解,“话说回来,想了解的话了解什么呢?怎么了解呢?”这位人士反问。
“我们5户联保贷款,其中银行推荐的那一户没还款跑路了,怎么办?”近日,市民梁女士向本报求助。
有业内人士爆料,目前通过这种方式贷款的企业中80%彼此不了解,有些银行员工联合无贷款资质公司,欺骗其他联户联保贷款的企业,并从中抽取提成。
记者感言
帮别人造假、获贷、抽成,再找一个背债的替罪羔羊。万一成功,可谓成本最低、效益最高的买卖,这种买卖做成一笔就能尝到甜头,也难怪很多人选择铤而走险。或许业内人士揭露的只是冰山一角,希望此现象能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大检查力度,严惩违法行为。
小微企业
银行推荐的联保企业跑路
梁女士的企业从事机械加工,平常都是根据订单生产加工。去年初,梁女士想到银行贷款作为短期流动资金,银行客户经理便推荐她采用联户联保贷款的模式,只要4户以上企业相互担保即可组团贷款,其中一家出现贷款逾期,其他几家作为第二还款人就要共同承担还款责任。
梁女士觉得这种模式成本低,便在工业园内找到3家可以一起贷款的企业,不过还是达不到银行要求,这时候,客户经理的一个电话让梁女士大舒一口气,“我这里还有一个客户,想和你们一起贷款”。
所有流程走完后,梁女士终于拿到贷款。对于客户经理推荐的那家企业,梁女士只知道是从事机床行业,企业在济南市北部,而更详细的情况,她一概不知。“当时就觉得,银行审核这么严格,肯定不会有问题。”梁女士说,贷款时还怕那家企业嫌自己规模小,不愿意跟自己组团,更别提到企业考察了。
今年初,一年的贷款期限到了,梁女士与同一园区的另3家企业还上了贷款。“就觉得心里一块大石头终于落地了”,梁女士向记者描述还完贷款时的心情。过了不久,梁女士接到银行电话:“与你们一起贷款的那家企业跑路了,你们4家想办法一起还上钱吧。”“你不知道当时的心情,真是没法形容,就像让人把心脏挖走了一样,都不会呼吸了。”缓过劲来,梁女士越想越觉得这事从一开始就有问题,或许那家企业压根就没想还款,空手套白狼,白赚100万元。“让人恨得牙痒痒”。
业内爆料
银行员工参与骗贷产业链
“如果一家企业帮别人背了债,我们肯定没法做这笔业务。”一家担保公司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据他了解,近两年,像梁女士这样的情况时有发生。
“在槐荫工业园就有一家这样的企业,自己勒紧裤腰带过日子,却帮别人还着上百万元的贷款,这哪能吃得消。”这位负责人边说边摇头,他解释,一家企业的负债能力是根据其资产而定的,如果只有自己一份贷款,只要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还款一般不成问题。但是如果帮别人背债很容易被压垮,“这样的企业很危险”。
“联户联保产品设计的初衷肯定是好的。”一银行小企业部负责人告诉记者,小微企业贷款难主要是担保难,所以各家银行开始在担保方式上寻求创新,联户联保贷款模式最初目标是,企业自愿组团相互担保,既可免除担保、反担保手续费用,也可顺利获得贷款,可谓一举两得。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银行业人士告诉记者,有些银行员工与“骗子公司”形成一个产业链,事成后从中抽取10%到20%的好处费。他介绍现在80%通过联户联保贷款的企业对彼此并不了解,“话说回来,想了解的话了解什么呢?怎么了解呢?”这位人士反问。
“发生这种事银行不报案吗?”对于记者的问题,上述人士笑了笑说:“家丑怎么能外扬。”至于受害企业,只要银行不说原因,他们很多时候并不追究,如果银行再以“不还贷款就是违约”、“贷款还上后我们可以继续给你放贷”等说辞威逼利诱,没有企业会愿意声张。他透露,从去年下半年开始,不少银行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开始减少联户联保贷款的宣传力度,并压缩其业务比例。
- 建设银行济南平阴支行:组织开展“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宣传月活动”(2013-03-14)
- 建设银行济南泉城支行:组织开展学习党的十八大报告和党章知识竞赛活动(2013-03-14)
- 踏入银行理财陷阱:谁弄丢了我的钱?(2013-03-13)
- 市民被办信用卡遭恶意透支 浦发审核程序被质疑(2013-03-13)
- 银行霸王条款 跨行转账失败手续费照收(2013-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