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购很便利 骗子也多多 诈骗行为人九成是年轻人
摘 要:警方提示说,有时真实存在的淘宝卖家也会利用优惠码捆绑木马病毒,诱骗消费者。白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网上预留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赖某自称是网站客服人员,并详细解释了网站退款的流程,果然赢得了白丽的信任。
格相对便宜的低价出售机票的网站。
雷先生拨通了网站上预留的客服电话,客服蒋某热情地解答了雷先生的疑问。据蒋某在电话中说,他是航空公司的工作人员,能够拿到比其他售票点更多的折扣,因此他们的价格才如此之低。信以为真的雷先生当即决定从这家网站订票,次日便按照对方的要求,以银行汇款的方式,分两次将机票全款13450元汇到了对方指定的账户内。
可当票款已经汇过去之后,电话遥控着雷先生的蒋某又提出,其需要雷先生提供汇款的流水单号,又先后两次让雷先生在转账金额中输入了流水单号的后四位,骗取了其近7000元。
后来,雷先生才发现,这个蒋某在网上发布的售票信息,根本就是虚假信息。
雷先生遇到的这种行骗手段,实践中也不罕见,除了利用网络支付平台诈骗,网上、网下协作配合同样也是骗子的“传统套路”。
据警方介绍,网购机票、火车票诈骗的案件同样比较高发,一般情况下,嫌疑人都会利用互联网发布虚假的售票信息,并提出一个极低的价格吸引购票人的注意。待购票人确定了购票意愿后,嫌疑人就会利用电话指挥购票人在ATM机器上进行转账。此时,骗子多会遥控购票人进入ATM机的英文界面,在当事人还不清楚是怎么回事时,就完成了汇款操作;或者直接编造各种理由,让购票人多汇款等。
这些嫌疑人有时还会在互联网上冒充知名的旅游网站,建造一个与真实网页很相似的“钓鱼”网页;或者利用某些网站的竞价排名系统,将自己的信息推送在非常显眼的位置,以便当事人在进行搜索的过程中,最容易发现他们的虚假信息而上当受骗。
网络团购也得分清真假
今年29岁的女青年白丽(化名)生活时尚,经常在团购网站上购买团购优惠券用来餐饮娱乐。
一年前,白丽又在网上购买了一家团购网站的商品,可眼见过了团购消费截止日,白丽还没有时间消费,而网站又不承诺无理由退换。正在犯愁自己的团购费打了水漂时,白丽在网上搜索到了一家专门帮助办理团购券回收退款的网站。
白丽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拨通了网上预留的客服电话,接电话的男子赖某自称是网站客服人员,并详细解释了网站退款的流程,果然赢得了白丽的信任。在赖某的手机遥控下,白丽在ATM机上办理了“退款”手续,可之后她却发现,自己银行账户内的现金不仅没有退回团购费,反而连全部的余额4.9万元也不见了踪影。白丽这才反应过来,自己落入了骗子的圈套。
据承办此案的北京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马爽介绍,犯罪嫌疑人赖某正是利用了部分消费者有团购退款需求但无法实现的情况,在互联网上注册了一个免费网站声称可以办理团购券退款业务,并在一些大型网站、论坛发布信息,留下联系方式,等待消费者主动上门。
而在网络团购领域,除了需要提防退券圈套外,其余风险也不可忽视。价值197元的KTV欢唱套餐,在正规的团购网站里能优惠到59元,而在虚假的团购网站里,价格可以低至39元,同时还附送饮料、食品等。不仅如此,假团购网站上的抢购数字往往实时更新,且迅速攀升,引发消费者的抢购心理。
检察官说,发现这种情况,最好还是给参与团购的店家打个电话,以确认团购活动是否真的存在,并核实团购价格。
相关链接:
网购诈骗行为人九成为年轻人
记者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日前发布的调研中发现,网络购物类诈骗发案数量日趋增加,危害性凸显,该类案件呈现出犯罪主体年轻化、专业化的趋势。同时,犯罪成本低、收益巨大、犯罪手段容易模仿都成为这类犯罪高发的原因。
据石景山检察院副检察长程国相
- 网购族新风尚:实体店试网店买(2013-04-20)
- 泄露信用卡后三码可能被海外网购盗刷(2013-04-07)
- 网购火车票填错信息退票难(2013-03-25)
- 网购达人月入9000元却月光 如何节流巧理财(2013-03-07)
- 超低价网购应谨慎个人信息被套取(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