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吉加多宝背后之争
摘 要:就在昨天,广药和加多宝这场“红罐保卫战”进入了白热化,双方的红罐装潢权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媒体似乎一边倒的支持加多宝。从商标权之争、广告语之争后,双方将战火蔓延到了包装“红罐之争”,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就在昨天,广药和加多宝这场“红罐保卫战”进入了白热化,双方的红罐装潢权案在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庭审理。媒体似乎一边倒的支持加多宝。从商标权之争、广告语之争后,双方将战火蔓延到了包装“红罐之争”,这背后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现在提出一种全新的观点,“王老吉”之争,从本质上来说,其实并不是对王老吉商标归属的争夺,而是对王老吉品牌价值的一种分割。
以前我们就老强调,什么是商标价值,什么是品牌价值,这是必须要区分开的。就拿商标与品牌的表象来说,商标价值体现在:由于商标代表了企业的良好信誉,使得使用该商标销售的产品,能比普通商标的产品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获得超额利润。
品牌就大不一样了。品牌是在商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随着贴有商标标识的产品流通范围的扩大,商标产品的客户忠诚度逐渐提高,该商品市场占有率扩大后,逐渐形成了品牌。
所以品牌的范围,远远大于商标,品无牌不远,牌无品不立。商标注册时,品牌还没有形成,品牌是消费者心中的烙印;当品牌消失时或当拥有品牌的企业破产时,商标仍然可以有效。比如,假设王老吉品牌消失时,“王老吉"商标仍然有效。
从这看出来,一个王老吉的商标背后,是测算出来达到1080亿的品牌价值,以及中国第一饮料、第一品牌的名号。按照法院判决,王老吉的商标所有权属于广药集团,这不会有任何异议。因为“王老吉”三字所代表的仅仅是凉茶的商标权,而商标价值不等于品牌价值。双方纠结的是,对王老吉的品牌价值该如何分割?
加多宝经过17年的运作之后,已经把凉茶从过去不过两亿销量的品牌,全面扩张到年销量160亿的巨头——也恰恰是在加多宝集团的运作下,王老吉品牌在08年打破了当年海尔创下的855亿元的品牌价值记录,一跃成为自有品牌的新贵。然而过去10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就是这样一个价值千亿、年销量超过160亿元的品牌,在2001年加多宝集团提出商标租赁续约时,其续约费用仅为500万元人民币。
因此可以推断,广药与加多宝的“红绿之争”背后还是利益在作祟,是对王老吉品牌价值如何分割的博弈,而不是商标归属权。广药并非真的想收回红罐王老吉商标,而是试图通过‘提出终止合约’的手段,达到抬高继续合作的租赁价格的目的,这才是双方博弈的关键所在。
其实当事情进展到这一步,分析整个事件中孰对孰错都已经没有意义。广药加多宝之争更应该让我们看到的,是中国自有品牌未来的发展之路。
我倒是认为,王老吉品牌的崛起和重陷混乱,从两方面都可以为后来人提供充足的范例。无论是前期集中口碑宣传的营销策略,还是后期依赖网络的平民化推广思路。王老吉在加多宝集团的推进下,完全打破了过去国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营销模式。08年汶川地震,加多宝集团慷慨捐款1亿元,并借此展开网络营销,其思路堪称口碑式营销中的典范。
对于我们民众真正担心的是,考虑到王老吉背后所牵扯的利益分配过于丰厚,这件事情不会这么就完结,恐怕即便法院结果就此判定,凉茶之争也不会那么快结束。
我们现在看到在王老吉商标战第一回合落败后,加多宝已经加快了品牌转型的攻势,通过加大冠名力度和广告覆盖等方式。然而,落败后的颓势仍然是不可抵挡的。在过去十年中,国内凉茶市场加多宝占比达到了73.0%,王老吉则仅有8.9%。商标所有权和商标租赁企业间的销量出现了倒挂,这不得不赞叹加多宝方面的营销策略。然而,去年以
- 加多宝与广药争夺战新闻大事记(2013-05-15)
- 加多宝广药今日对簿公堂 红罐装潢权归属将见分晓(2013-05-15)
- 红冠告红罐索赔1亿元 被称“借机炒作非常无聊”(2013-05-09)
- 广药王老吉将投资3亿元在雅安建生产基地(2013-04-28)
- 红罐凉茶包装权属于谁(2013-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