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一直涨 火车票代售点面临消失危机
摘 要:随着端午小长假临近,记者近日走访多家火车票代售点了解到,遍布于泉城各个角落的火车票代售点早已没有了往年繁忙景象,售票量锐减三成,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遭遇挤压,传统代售点步履维艰。
“虽然节日期间的火车票早就开始预售,但来代售点购票的人并不多。即便这样,代售点售票机上显示出的火车票并没有几张。”网络和电话订票日益普及,泉城广场附近一家火车票代售点销售人员道出传统代售的尴尬处境。
随着端午小长假临近,记者近日走访多家火车票代售点了解到,遍布于泉城各个角落的火车票代售点早已没有了往年繁忙景象,售票量锐减三成,成本不断增加,利润空间遭遇挤压,传统代售点步履维艰。
变化
代售点售票量减三成
陈女士在山大路一家事业单位工作三四年,前几年每次放假回老家,都是靠单位旁边一家火车票代售点购买火车票。两三个月前,陈女士发现这家代售点突然歇业不干了,店铺也转租给一家手机专卖店。“现在电话和网络购票非常方便,足不出户,很轻松地就能买到火车票,很少有人再跑到火车站或者代售点买票。代售点的生意肯定受影响,出现这种情况也属正常。”陈女士说。
正如陈女士所言,在铁路全面推行网络和电话订票之后,首先受到冲击的就是火车票代售点。李磊(化名)在历下区开办的火车票代售点日均售票量从往年的一百三四十张到如今的七八十张,年售票量从往年的四五万张到如今的两三万张,其经营状况反映出全市150多家代售点目前的处境。
2011年开始,国内部分地区实行网络和电话订票,到2012年,全国铁路已经全面推行网络售票。在这方面,济南铁路并不落后。有关数据显示,电话订票业务在2012年济南春运中发挥重要作用,春运40天共成功订票75万张;电话订票的单日最高峰2012年1月8日,当天成功订票7万张。2013年春运期间,以1月16日为例,济南铁路局共售出车票252816张,其中网络购票108762张、电话订票10483张、代售点售票67485张、自动售票机和车站人工窗口售票66086张。网络购票占到总数的43%,成为主要的购票方式之一。
李磊告诉记者,“电话和网络订票普及给代售点带来的影响,从去年就已经非常明显,以前一天卖出 100多张票很容易,到节假日可能卖得更多,现在能卖出七八十张票就算不错了。而且节假日客流量大的时候,代售点根本没什么票,紧俏的票都被电话和网络抢走了。不是节假日的时候,机子里倒是有票,但是又没人买。”多家代售点负责人表示,代售点售票量比往年至少下降三成。
担忧
或被网络和电话订票取代
谈到目前最大的困惑,李磊曾多次提到,“未来代售点的发展方向并不明朗,如果一直按照目前形势发展,代售点生存会越来越难,甚至面临消失危险。代售点的消失将直接导致部分人丢掉工作,失去谋生饭碗”。
事实上,铁路部门对代售点也持保守态度。“前段时间,我有个朋友想以个人名义承包火车票代售业务,到火车站相关管理部门咨询,被告知不建议新申办代售点。”李磊告诉记者,相关管理部门也在控制代售点数量。
记者了解到,最早的火车代售点出现在1998年,当时是为了解决火车票一票难求问题。目前的代售点大致分为三种,一种是当地铁路部门直接开办的代售点,这种票点开办时间较早,基本属于最早一批代售点。第二种是中铁多经集团下属的山东中铁旅游广告公司授权开办的代售点。第三种就是社会上注册的公司,经过向相关部门申请,获得审批后,跟当地铁路局的所属车站签订协议,私人成立的代售点。代售点作为车站的售票出口,收入也将纳入车站的考核标准。目前,济南市约有150多家代售点,遍布济南市每个角落,如文化西路一段2公里路程内就有3家代售点。
李磊的代售点属于第一种情况
- 可口可乐换装 成本提升10%(2013-05-14)
- 假冒伪劣美瞳:贴牌美瞳成本7元小心“伤瞳”(2013-04-09)
- 5万元洋珍珠成本不及5千 比同规格国货贵数十倍(2013-04-07)
- 成本高人太累 白领博客上晒3岁儿子养育费(2013-02-18)
- 中国生活成本全球排名持续上升 上海堪比纽约(2013-0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