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节俭令”下,晚会“凉办”

http://www.e23.cn2013-09-10人民日报

    摘  要:“全民看晚会,全民办晚会”;“晚会前千呼万唤,晚会后拼命吐槽”;“看见明星好像很激动,看完觉得实在很无聊”……这些都是我们的观众对奢华文艺晚会和大型节庆活动的代表性反应。近年来,我国文艺晚会包括节庆演出过多过滥,存在一味追求大明星、大场面、大舞美、大制作,奢华浪费、竞相攀比等不良现象,特别是财政出资或摊派资金举办的晚会,更容易助长不正之风。

晚会,演出的中间商伸手索要上千万元不稀奇,如今,演出商断了“财路”。

  灯光舞美服装化妆伴舞等行业目前也有人在想改弦更张的事。打造豪华场面,他们曾经是“主力军”,但现在赚钱没那么容易了。

  令记者稍感意外的是,采访中,大多数电视台都表示“节俭令”对自家影响不大,而且出于“节俭令”有可能压低明星身价的原因,他们对“节俭令”非常欢迎。

  北京电视台文艺中心宋毅说,迷信明星是电影和电视行业一个通病,结果造成电视台做节目越来越受制于明星。事实上,除极个别电视台,国内大部分卫视每年办春晚都是入不敷出,除明星外,观众、广告商和电视台没有谁是真正的赢家。

  江苏卫视品牌推广部刘宇哲说,现在“节俭令”通行全国,有利于通过市场反应压低明星大腕出场价。他认为,湖南卫视、江苏卫视已经成功打造了跨年晚会的品牌,冠名价格始终会保持在原来水准上,即使节俭办晚会,节目成本有所降低,但与二三线卫视相比,对广告商而言,性价比仍然是最高的。

  《北京晨报》发表郁晓东的文章认为,在执行“节俭令”的过程中,尽管文艺晚会类演出这一细分行业受到打击,甚至连一些国有专业演出团体的效益都将大幅度下降,但对于我们整体的文化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一件事情。文艺晚会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畸形的行业,不论是否在电视台播出,其中大多数并不是以正常的商业模式在自我循环,而是靠了很多非市场化行为——有些甚至是非法行为——在支撑着,必须调整。

  让大型活动和艺术回归本原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办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颁奖晚会,但教育部委托首都师范大学举办了“全国教书育人楷模高级研修班”,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这些楷模教师的专业发展积极创造条件。同时,将部署在教育战线开展向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学习的活动,充分运用微博、微信、微视频等新媒体展示他们的先进事迹,进一步加大对楷模的宣传力度。

  十艺节喊出“简约而不简单,节俭不失精彩”的口号。参加十艺节的百余部艺术精品普遍回归艺术本体,呈现清新自然、淳朴简约之风。开闭幕式节省下来的资金将用于推动艺术事业和文化惠民,拟建立山东舞台艺术持续发展“4+1工程”。

  “不拼明星就要拼创意!”有的电视业内人士甚至感到一丝高兴:大家在“节俭令”后,再一次站到了同一起跑线上。

  文化评论人韩浩月认为,不拼明星,晚会一样可以好看,电视人完全可以把精力转移到晚会创意方面的工作上来。比如,突破晚会就是“唱歌、跳舞、魔术、小品”的概念,为晚会融入一些更新鲜、更时尚的元素。如果非得请明星,也不用死盯着一线明星,二三线明星也有一定的观众认知度,其他公共领域的名人也可以请到晚会中来。此外,电视台可以自制“节日剧”、购买国外节日娱乐节目的版权来填充节日荧屏。“越早意识到晚会局限性并且作出改变的卫视,就越能在未来的荧屏竞争中占取先机。”他说。

宋毅认为,大型晚会应该回归到它多年来脱离的本质意义上来,“就像春节联欢晚会被简称为‘春晚’,丢掉的是关键的‘联欢’二字,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毕竟,实现与电视机前数以亿计观众的集体联欢,才是大型晚会的终极目的,必须加强互动,增强与老百姓的交流,让普通观众可以跟着演、跟着唱、跟着舞,最终从被动的欣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