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政府最大支出社保基金信息的透明公开之路是什么?

http://www.e23.cn2013-09-11第一财经日报

    摘  要:近年来,我国社保支出已超过教育支出,成为金额最大的政府支出项目,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社会保障领域有不少非常反常的现象:一是政府的社保投入越来越多,但似乎许多人对社保的满意度却在下降。二是在争论养老保险双轨制、退休年龄等问题时,许多网友缺乏理性和常识。三是一些专家的分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争论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近年来,我国社保支出已超过教育支出,成为金额最大的政府支出项目,我国社会保障事业已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在社会保障领域有不少非常反常的现象:一是政府的社保投入越来越多,但似乎许多人对社保的满意度却在下降。二是在争论养老保险双轨制、退休年龄等问题时,许多网友缺乏理性和常识。三是一些专家的分歧不在于理论,而在于争论数据的真实性与可靠性。

  笔者认为这些反常现象是中国社保基金的透明度不高导致的。我们不能简单责怪社会公众,因为他们无法查阅到社保的数据和资料。

  社保基金的透明度已成为制约社保改革的障碍

  笔者作为上海财经大学财政透明度课题组的成员之一,从2008年至今,对我国31个省级政府社会保险基金信息公开的情况已经进行了长达五年的调查。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来我国社会保障的制度建设突飞猛进,在给付额度、覆盖面等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由于社会保险信息披露机制不畅,社会公众无法认识到这些成就,社会保险制度运行中的许多问题也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笔者在五年的中国社保基金透明度调查中遇到一些咄咄怪事:有的省份公布社保基金情况时如同在报纸上刊登营业执照丢失声明,只要刊登了就行了,完全不在乎社会公众是否能看到;有的省份的社会保险基金信息时隔两年多才对外披露;有些地方的社保基金透明度时好时坏,反映出相关部门的自由裁量权过大,随意性大。

  我们发现,社保基金透明度低,贻害无穷:

  首先,社保基金透明度低,导致整个社会忽视社保基金的潜在危机,贻误改革时机。我们可以在网上下载一份美国联邦社保基金的年报,可以看到年报用了几十页测算未来美国养老金的收支缺口及可能的改革方案。反观我国的社保基金报告,什么测算都没有,就是一直强调“没有缺口”,是当期没缺口还是长远没缺口?是没有显性缺口还是隐性缺口?是财政弥补以后无缺口,还是社保基金收支本身无缺口?含糊的报告将造成社会公众对社保改革的必要性缺乏认识,增大社保改革的阻力。

  其次,社保基金的决策和管理机制不透明,社会公众不知道其中的规则,缺乏安全感。比如,每年政府提高养老金给付水平的决策机制不透明。一些地方调整机关事业养老金标准时,口口相传,连文件都不敢下发,如同秘密活动。

  再次,社保基金不透明,影响社会互信,加大执法难度。同样是高福利制度,北欧国家就实施得非常好,但南欧国家就一团糟。其中,社会互信是决定福利制度成败的关键因素。北欧国家的政府信息透明度高,社会信任感强,社会公众愿意多缴税并享受高福利;南欧国家的社会公众长期以来对公共机构的信任感低,有钱人通过地下经济逃税,通过家庭保障来养老,高收入者不参保必然导致福利模式破产。中国社科院的《社会心态蓝皮书(2012~2013)》显示,中国社会总体信任指标仅为59.7分,近年来人际间和人群间的不信任在加深和固化。只有政府的管理水平提高了,透明度增加了,增强社会信任感,社会公众的社会保险缴费遵从度才能有效提高,在此基础上的社会保障政策才真正有效。

  提高社保基金透明度的三点想法

  最近,全国上下都在谈“社会保障制度顶层设计”,然而,一项好的制度需要有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决策,其前提条件是社会各方对现有社保制度及其问题有准确的认识和判断。因此,在社保制度改革中,社保基金信息透明是必经之路。

  第一,省级社保部门应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社保基金的透明度。

人社部的前身——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早在2007年就下发了《关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