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资产支持型产品待推 寿险保费脉冲式增长恐难持续

http://www.e23.cn2013-09-16证券时报

    摘  要:通过银保渠道和趸缴产品发力,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以规模为导向,保费收入出现大幅上涨。这类策略的后遗症也随之而生,即新业务价值下降和销售成本激增,市场人士预计,保险业保费收入脉冲式增长难以为继,未来出于利润率和销售费用控制考虑,保费增速可能回落。

  通过银保渠道和趸缴产品发力,今年以来保险公司以规模为导向,保费收入出现大幅上涨。这类策略的后遗症也随之而生,即新业务价值下降和销售成本激增,市场人士预计,保险业保费收入脉冲式增长难以为继,未来出于利润率和销售费用控制考虑,保费增速可能回落。

  新华保险25.35+0.381.52%中国平安37.96+0.360.96%中国人寿14.74+0.020.14%中国石油8.06-0.02-0.25%中国太保19.35-0.15-0.77%保险业所处困境,在投资渠道完全放开和费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下,多家保险公司开始尝试产品创新,资产支持型产品有望大规模面世,降价后的保障型产品也会陆续推出,但现阶段对保险业的提振效果恐有限。

  保费高增长难持续

  中国平安、中国太保日前发布了前8月保费收入数据,其中寿险业务保费收入分别为1048.42亿元和681亿元,同比增长14.08%和1.7%,涨幅和上月基本持平。中国人寿和新华保险尚未发布相关数据,但从前7月数据来看,这两家公司保费收入分别增长9.74%、-7.79%,维持了和上半年持平的走势。

  保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全部人身险公司实现保费收入7938亿元,同比增长20.1%,扭转了连续两年低于同期GDP增速的局面。其中,新单保费4310亿元,同比增长近26%,走出连续两年负增长的阴霾。

  中金公司研究指出,在今年面对满期给付洪峰及银保退保率高企而带来的现金流压力,寿险公司普遍采取规模导向的经营策略作为对冲,以确保经营稳健。特别是二季度,大型上市寿险公司也通过银行渠道,销售趸缴短期储蓄产品参与规模竞争,保费增速有所反弹,但难以持续。如中国人寿上半年趸缴537.93亿元,占据银保渠道764.9亿元的70%。

  趸缴抬头和银保渠道发力正是寿险公司冲保费规模的利器。在保费显著滑落的情况下,新华保险2季度“推出资产导向型产品精选一号两全保险(万能型)产品。在新产品的推动下,本公司第二季度银行保险渠道首年规模保费增速显著回升。”新华保险在半年报中称。

  银保渠道和趸缴产品尽管贡献巨额保费,但其业务价值很低且销售费用高。分析人士指出,因销售费用预算控制以及基数相对上半年较高,预计未来全行业保费增速将有所回落。

  退保金抬升也警示行业发展风险。从上市险企半年报中可以看到,国寿、平安寿险、太保寿险、新华上半年退保金分别为321.7亿元、37.1亿元、96.9亿元、132.6亿元,分别同比上涨70.1%、44.1%、57%、54.9%。各公司称主要来自于银行渠道理财类产品退保。此外,分红险产品的退保金也在增加。

  这与险企追求短期保费规模不无关系。业内人士指出,部分寿险公司前几个保单年度曾设置高现金价值、零退保费用、承诺短期收益,把名义上的长期分红险、万能险异化成一两年期就可退保且无损失的理财产品,而这将使行业退保长期处于高位运行。

  资产支持型产品待推出

  据中证报报道,对于保险业当前所处环境,业内人士指出,受目前银行系保险公司崛起、其他理财渠道的挤压、营销员增员困难、公众保险意识还有待加强等因素共同影响,保险业短期内还难以走出低谷。

  某大型保险公司负责人透露,在保险公司内部,产品研发部门、销售部门和投资部门的矛盾也日益加剧。“产品部门抱怨投资收益率跟不上,导致产品没有竞争力;投资部门则认为产品设计期限有问题,给资产配置带来挑战。”

部分大型保险公司已经开始转换思维,从资产角度出发研发新产品。随着保险投资渠道的全面放开,目前保险公司已经几乎掌握了金融市场全部投资工具,在后方投资多元化的有力支持下,融合“保障”和“投资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