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重组现合伙人身影 生命人寿扭转乾坤
摘 要:就中华工业园区土地拍卖信息发布及评估作价疑问,本报记者曾向*ST中华(000017.SZ)证券事务代表崔红霞质询,崔在电话中告知,“土地厂房拍卖完全是由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人决定,对此公司事先毫不知情。但公司在获得通知后,已于9月18日在重整进展公告中予以披露。”
就中华工业园区土地拍卖信息发布及评估作价疑问,本报记者曾向*ST中华(000017.SZ)证券事务代表崔红霞质询,崔在电话中告知,“土地厂房拍卖完全是由公司破产重整管理人决定,对此公司事先毫不知情。但公司在获得通知后,已于9月18日在重整进展公告中予以披露。”
*ST中华总裁李海在电话中表示,“拍卖信息如何发布完全由拍卖单位自己决定,他们基于拍卖费用预算自主选择发布的媒体和时间。4.68亿元成交底价是第三方评估给出的结论,对此不便发表意见。*ST中华破产重整很多人都在盯着,现在已经七八家意向单位要参与拍卖”。
李海还透露,资产管理人是根据深圳中院的指令在破产重整计划获得债权人表决通过前予以拍卖处置。
然而,深圳某知名律师事务所的一位律师却告诉记者,“深圳中院根本不可能主导破产重整的财产处置,应该是资产管理人与大股东的合谋。”
据前述律师介绍,企业破产重整中,资产管理人通常由公司实际控制人指定,资产管理人的所有做法都体现企业实际控制人或最大债权人的意志和利益诉求。
谁是实际控制人
那么,*ST中华背后的实际控制人到底是何方神圣?
2006年11月22日,国晟能源披露的详式权益报告书显示,国晟能源为深圳市国民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国民投资)为收购*ST中华股权专门设立的公司,本身无任何实质性经营。
截至2012年末,国民投资为生命人寿第5大股东,持有生命人寿11.03%的股权。
2013年7月,《新财富》发表的《“隐形富豪”张峻》的长篇报道,生命人寿实际控制人为张峻,张通过深圳市富德金融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富德投资)持有生命人寿20%的股权,但在暗地里,通过代理人代持的方式,其控制的生命人寿股权至少达67.25%,甚至高达80%。国民投资和其他数家生命人寿的企业法人股东均为张实际控制的公司。
让张峻真正在财富江湖占有一席之地的是,对位于深圳华强(16.24, 1.48, 10.03%)北的新亚洲电子商城的经营开发。
2003年,新亚洲电子商城一期开业,4万平方米的总建筑面积,全部用于出租。
2007年,新亚洲电子商城二期(即新亚洲国利大厦的四层裙楼)建成开业,总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由于商城一期运营成功,二期工程拿出一半的面积用来销售,其售价高达15.8万元/平方米。
据了解,新亚洲电子商城所在地原为*ST中华第一大股东莱茵达集团的工业厂房,张峻开发新亚洲电子商城之时恰逢莱茵达A(000030.SZ)一脚踏入资不抵债的泥潭。
*ST中华的小股东“专星致志”提醒本报记者,“生命人寿实际控制人张峻靠房地产起家,对*ST中华的中华工业园土地价值不可能漠然处之。”
据他分析,“*ST中华的土地厂房变价处置方式明显涉嫌暗箱操作和利益输送,利益输送的对象应该是生命人寿老板张峻控制的关联企业。”
新财富的报道指出,“张峻发家过程先后经历粤宝永发——新亚洲实业——国民投资——富德控股四个阶段。不同时期内,张峻采用不同企业作为核心控股平台,麾下企业名称不停更改。并且,越到后期,张峻越趋向于通过代理人持股的方式隐身幕后。”
在*ST中华的控股上,同样可以看到类似的隐形设计。2011年1月,国晟能源控股股东国民投资以7000万元,将国晟能源100%股权转让给自然人纪汉飞。
至此,*ST中华的破产重整貌似与张峻和生命人寿再无瓜葛,但*ST中华现任董事长罗桂友在公司外的一个兼职信息,还是把*ST中华的实际控制权与生命人寿及其实
- 保监会批评中华联合等五险企未及时报送资管信息(2013-08-14)
- 保监会批评中华联合等五险企未及时报送资管信息(2013-08-08)
- 消息称中华英才网确定被购 在职员工求被裁(2013-02-01)
- 马云叫板港交所 自曝合伙人(2013-09-11)
- “中国合伙人”哪些风险被忽视?(2013-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