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额宝破千亿 传统银行提高理财产品收益抢客
摘 要:比如阿里小贷,由于它有沉淀的资金,又有信息资料和客户资料,而且贷款更方便、更有把握。这种模式还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两个难点。
产品,可能动摇银行的根基;服务端的挑战,尽管银行也以客户为中心,但和互联网企业相比仍有差距。
“两者之间的目标市场和客户定位有很大差异,合作远远大于竞争。”马蔚华说,比如P2P对象还是微小企业,虽然传统P2P平台客户量庞大,但资金有限,又无法吸收存款;而商业银行虽然资金充足,但受成本限制,触角难以接触到长尾市场。
“两者合作,金融覆盖面更大,金融服务的普及率更高。”马蔚华说,现在关键是要给传统银行猛击一掌,让它们有互联网的基因,培养互联网的思维方式,主动加强与互联网金融的合作。
“传统银行事实上也在寻求改变。”马蔚华说,“现在银行都在进行互联网的探索,比如网上银行、P2P网贷,且量增长非常快。此外一些商业银行也开始利用商务流大数据,致力于市场销售模式的探索。”
纵深
互联网与金融
相互融合是大势所趋
商报记者 梁龄 特派记者 高亮 深圳报道
“现在的互联网金融就像一半海水一半火焰。”郭田勇在接受商报记者采访时说,互联网金融确实给金融行业带来新的气象,倒逼金融机构改革和创新。
郭田勇称,互联网金融使交易更便捷、服务成本更低,会抓住“长尾效应”的用户。传统金融机构一般只做收益较高的客户,难以顾忌到长尾效应的人群。互联网金融能做到空间上全覆盖、时间上无差异的服务,降低交易成本。目前,银行网点的覆盖率不高,尤其在中西部地区覆盖率更低。因为当地人口密度小,银行设立服务网点得不偿失,但可通过互联网金融来覆盖。
“传统银行追求规模,容易把资源集中到对其利润贡献最大的领域,对小微企业和小额理财、小额业务基本上覆盖不到。”马蔚华表示,“传统银行很难关注的分散的小众市场和碎片化、草根理财,为互联网金融提供了巨大空间,互联网金融恰恰能解决大银行做不到的事,从而使得互联网金融模式产生巨大的社会效应,“双十一”就是一个例子。”
郭田勇坦言,互联网企业做金融的难度比金融企业做互联网的难度更大,因为互联网企业没有准入门槛,而金融企业有准入门槛,双方在准入门槛方面不平等。本质上是二者互相融合,但在融合过程中,由于准入标准不一样,银行业容易抢到先机。但因为隔行如隔山,银行去做互联网未必能做好,互联网企业去做银行也未必能做好。
- “余额宝”规模破千亿元 银行会不会“站起来”(2013-11-18)
- 多数余额宝用户对支付陌生 理财功能深入人心(2013-11-13)
- “双十一”来袭 余额宝面临巨额兑付风险遭专家担忧(2013-11-11)
- 百度版余额宝出炉 8%年化收益被指赔钱造势(2013-10-22)
- 互联网金融日报:银联携手基金叫板余额宝(2013-1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