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央行为什么不禁止比特币交易
摘 要:一个叫做“比特币”的幽灵,在网络世界上已游荡好多年。日前,中国的央行、工信部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对比特币作出了定性。
一个叫做“比特币”的幽灵,在网络世界上已游荡好多年。日前,中国的央行、工信部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关于防范比特币风险的通知》,对比特币作出了定性。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并没有禁止比特币在网上的交易,只是要求相关互联网站依法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
按照通知,比特币虽然被称为“货币”,但由于其不是由货币当局发行,不具有法偿性与强制性等货币属性,并不是真正意义的货币。通知认定,从性质上看,比特币是一种特定的虚拟商品,不具有与货币等同的法律地位,不能且不应作为货币在市场上流通使用。
比特币俨然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值钱的东西,强烈吸引了中国投资者。据称,中国已成为比特币交易最为火爆的一个国家,交易量占到全球的三分之一。在这个节骨眼上,中国央行等监管部门发布通知,其风险警示的意图是十分明显的。
比特币的泛滥,直接对国家主权货币形成了挑战。通知明确禁止各金融机构和支付机构参与比特币的交易业务,这实际上是卡死了比特币成为现实货币的可能性,也击破了比特币炒作的一个重要理由。
值得注意的是,央行并没有禁止比特币在网上的交易,只是要求相关互联网站依法在电信管理机构备案。央行同时发布的一份“答记者问”中还表示,比特币交易作为一种互联网上的商品买卖行为,普通民众在自担风险的前提下拥有参与的自由。
这是一个重要的表述,它与我们经常看到的政府对不合规交易一律禁止的做法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小贩在路边摆一个摊就要受到城管的驱赶,发生冲突的话甚至酿出人命。但是现在央行等五部门面对很有点扰乱现行金融秩序意味的比特币交易,却没有动用手段加以剿灭。
这是行政理念的一种积极变化。一方面,政府需要保证社会经济的运行维持在法制的轨道上,但另一方面,对于民间自发形成的某种市场,政府又需要恪守自己的行政边界,不能随意干预,如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所要求的:政府的职责和作用主要是保持宏观经济稳定,加强和优化公共服务。
相比于现实货币出现的一些问题,比特币有它的优势所在。比如,由于它不与国家主权依附在一起,就摆脱了政府为财政需要而违背国家信用、随意开动印钞机的可能,因此不会产生货币超发、通货膨胀的问题。从这一点来说,它与央行行长周小川前几年提出的“超主权货币”的构想倒有点不谋而合。
但是,正由于它不受国家权力支配,因此它又极有可能逃避国家对金融市场的监管,比如被某些犯罪分子用来作为洗钱的工具。因此,央行要求金融机构与比特币切割,这是一个可以理解的决定。按照央行的要求,比特币只能成为网上的交易标的,而不能流入现实世界,那种将比特币作为实体经济交易中的货币来使用的做法,至少在现阶段是不能得到金融机构配合的。
央行没有禁止比特币的交易,这是国家权力尊重民间自生性经济形态的表现。民间自生性的经济形态,脱离了政府监管,因此可以激发出各种在陈规之下人们难以想象的市场活力,这种活力有可能是正面的,但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比如比特币的交易价格暴跌,就会给炒作者带来实际的利益损失,这样的损失只能由炒作者自担。但是,政府在这方面不需要发扬“父爱主义”,政府管得多了,民间的活力就少了。政府只要管好自己边界内的事情就行了,禁止金融机构参与比特币交易,又允许民间的比特币交易继续存在,这种行政理念的积极变化是值得肯定的。
新华网上有一篇文章说,“在比
- 央行将发征信许可证 民资设立征信机构无障碍(2013-12-10)
- 央行出手监管比特币暴跌 国内炒家多清仓退场(2013-12-09)
- 央行禁止金融机构及支付机构涉足比特币(2013-12-06)
- 央行紧盯互联网金融 监管细则望落地(2013-12-06)
- 央行:比特币不能作为货币流通 有较高洗钱风险(2013-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