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林证券业务重构押宝资管 中小券商突围难题待解
摘 要:作为广东一家区域性券商,仅有13个营业部的华林证券,在重点打造经纪业务的时代,它曾跻身行业上游;而在大刀阔斧改进投行业务之际,也曾聚焦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一年前,正打算借助投行业务东山再起的华林证券,遭遇了新股发行改革中最严厉的核查风暴。
“等到IPO开闸,华林的苦日子就到头了。”在IPO停摆的时候,一位刚从平安证券[微博]加盟华林证券的保代和他的团队依然信心满满。现如今,IPO开闸在即,这位保代已经转投另一家券商的投行部,而他所在的团队人员,目前还留在华林证券的,也所剩无几。
作为广东一家区域性券商,仅有13个营业部的华林证券,在重点打造经纪业务的时代,它曾跻身行业上游;而在大刀阔斧改进投行业务之际,也曾聚焦了市场的高度关注。
但是,现在的华林证券似乎又站在了业务重构的路口。“听说公司从一家上市券商挖角了一个资管团队加盟,重点打造资管业务的决心很明显。”华林证券内部相关人士透露。
然而,透视华林证券样本,业内人士表示,从中小券商的发展趋势来看,只能说一直在追随潮流,始终没能力突围。
投行大换血
一厢是踌躇满志的资管蓝图,另一厢冷冷清清的投行正在上演的谢幕秀。
华林的投行人,曾一起加盟、一起面对高层地震、一起熬过新股发行的严冬,但终究没能在一起分享IPO盛宴。
据多位华林证券内部人士透露,下半年开始,公司的投行部门陆续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管变动告一段落后,一些保代、准代,甚至是项目经理等也纷纷寻找出路。”一位华林证券投行人士透露,近期他和部门同事都收到不少猎头的电话,咨询是否有跳槽意向。
“真是好事不出门,最近圈子聚会, 见面都会调侃下‘华林的兄弟,要不要跳槽’。”上述人士称。
“以前总觉得是整个行业的问题,是IPO停摆的问题,业务一旦重新开闸 ,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华林证券内部一位人士表示,实际上对于华林证券这样的中小券商而言,要期待或许不仅仅是政策红利, 更多的是公司内部关系的理顺。
谈及华林证券的投行,就不得不提到平安证券。华林证券投行部绝大多数员工来自平安证券,这些自2011年开始陆续加盟了华林证券的前平安投行人士,也成为华林证券投行部的核心业务团队。
“平安的人、平安的文化、平安的一套管理流程都得到极大的复制。”华林证券内部人士透露。不过,随着公司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矛盾升级,华林证券正在经历“去平安化”。
“每一次的矛盾,都伴随一些人事变动,现在来自平安的管理层级别的人员几乎已经都离开了。”上述内部人士透露。
就华林证券管理层团队而言,在薛荣年、曾年生和崔岭因万福生科(5.650, 0.00,0.00%)而辞去华林证券相应职务后,华林证券总经理助理方向生近期也被突然宣布解除职务。其中先后离职的还有分管人力资源的副总裁张晓芳、分管经纪业务的总经理助理贺志华等。值得一提的是,上述人士均来自平安证券。
中小券商突围难题
实际上,华林证券每一次管理层大换血,都伴随着业务的重新调整。在平安的投行团队强势加盟,并烙下投行印记之前,以胡关金为首的国信系掌管华林证券期间,华林证券的经纪业务部也常为业界津津乐道。但随着段文清的出走,分管经纪业务的管理层团队也陆续离开,改投其它券商的怀抱。
“华林客户基础很不错,以前部均实力在15名以内。”广东一家中型券商财富管理中心总经理助理表示,华林证券曾经是他们最主要的竞争对手之一。据统计,在段文清时代,华林证券从一家经纪业务市场排名70位左右的小券商跻身行业前50。
“当时,听说华林的经纪业务做了调整,我们都觉得挺可
- 华林证券人事再地震 “小平安”濒临变故(2013-12-11)
- 华林证券隐形直投 兄弟档绕开监管(2013-12-10)
- IPO重启众生相:中小券商挖墙角 会计事务所忙圈地(2013-06-05)
- 全行业业绩将整体下滑 中小券商区域垄断将破(2013-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