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基抱团PK银行揽储:大资管鏖战硝烟渐浓
摘 要:该人士所称的压力,不仅来自于银行内部揽储的压力和同业竞争,还来自于其他市场创新所带来的压力。如互联网金融兴起,各种“宝”类理财产品正在蚕食原本属于银行该有的年末理财市场蛋糕。
“压力不言而喻,拼高收益更拼如何让客户满意。”一家股份制银行北京分行理财人士回顾刚刚过去的2013年年末拉理财客户的情形时对《第一财经日报》称,“现在也时刻无法轻松,春节前还会再来一轮。”
该人士所称的压力,不仅来自于银行内部揽储的压力和同业竞争,还来自于其他市场创新所带来的压力。如互联网金融兴起,各种“宝”类理财产品正在蚕食原本属于银行该有的年末理财市场蛋糕。
银行理财产品曾经是利率市场化的一种市场体现,如今面对利率市场化的快速推进,压力也在不断加大。银监会“8号文”对银行理财业务在“非标”上的创新,掐断了规模冲刺的前路。如今余额超10万亿元规模的银行理财业务,这头“资管巨象”未来发展需要新的思考。多数接受采访的业内人士认为,“标准化”投身泛资管大战,创新无疑是银行理财业务的未来之路。
类“余额宝”抢食
2013年6月末的几天,投资者王舒(化名)忙于在各大银行网站搜索哪家银行理财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更高,最终她选择买入某股份制银行6%收益率的某款产品。而到了2013年年末,王舒却不再对比各家银行理财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她早就把资金投入了“余额宝”和另一款货币基金,年末这些产品的收益率“水涨船高”,甚至超过了银行理财产品。
像王舒这样转变的理财投资者还有很多,而这种转变缘自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公开数据显示,2013年12月31日,“余额宝”的七日年化收益率达到6.696%。而某电商平台首款理财产品宣称的收益率甚至达到“保本8%”。
而中国银行业协会理财专委会(下称“理财专委会”)常委单位对去年12月30日在售理财产品的统计显示,预期收益率超过6%的银行理财产品还未过半。
“收益率是一方面,门槛和流动性是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另外一家股份制银行理财师告诉记者,各种互联网理财投资,几乎都是1元的门槛,且“T+0”模式创造的高流动性,银行理财产品也难以媲美。
理财专委会也分析认为,“分业监管”可能形成各监管机构监管标准的不统一,带来理财市场上各类机构竞争条件事实上的不平等。
“互联网金融掀起的理财热潮,其低门槛形成的‘团购模式’,对投资者没有风险测评,投资的方向也与银行诸多理财产品一致,甚至还有补贴收益的情况,这不具有可持续性。对银行理财产品来说并不公平。”上述银行理财师表示,与这种互联网金融创新低门槛相比,银行理财产品大部分5万元起步的门槛太高。
对此,理财专委会也呼吁:“从统一监管出发,银行理财产品的最低销售起点应与基金保持一致,并根据产品风险程度不同对销售起点进行差别界定。”
存款成本急增之痛
年末揽储大战,是一场银行间例行的“战斗”,其中“利器”便是银行理财产品。
据理财专委会统计,在跨年前一周发行的银行理财产品中,有不少预期年化收益率还在4%左右,而到了跨年当周,已经难觅4%的,诸多6%甚至7%以上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发行期都跨年。
面对年末存贷比压力,银行通过理财产品揽储的方式在于:通过发行可以将投资者的资金沉淀为银行的活期存款,银行理财产品的发行期很多都在3~5天,有的甚至接近半个月。
各种互联网理财产品的出现,被认为是对银行理财产品也就是银行存款的一种分流。
“对银行揽储而言,压力肯定有。不过,这些产
- 余额宝一炮而红 谁是适合你的货基宝中宝(2014-01-06)
- 年终奖理财:5万以下首选货基(2014-01-03)
- 网络客户青睐日见收益 货基收益支付从按月变为按日(2013-12-24)
- 年底利率飙升 超四成货基七日年化收益率超5%(2013-12-24)
- 年末理财巧配置:短期理财搭配货基赚取年终奖(2013-1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