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洤体中文

理财险问题不断被指背离正业 国寿再成罚单大户

http://www.e23.cn2014-01-15法治周末

    摘  要:寿险行业的“巨无霸”中国人寿(14.26, 0.02, 0.14%)在去年多次因“虚假宣传”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而这些问题多出现在险企推出的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分析人士认为,这跟保险公司追求效益从而加压销售人员有关。记者发现,中国人寿近期提出了“2014年预期总保费为负增长”的目标,这被业界视为中国人寿业务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调整

中国人寿频接罚单,险企被指背离正业

中国人寿频接罚单,险企被指背离正业  寿险行业的“巨无霸”中国人寿(14.26, 0.02, 0.14%)在去年多次因“虚假宣传”等问题被监管部门处罚,而这些问题多出现在险企推出的理财产品的销售过程中。分析人士认为,这跟保险公司追求效益从而加压销售人员有关。记者发现,中国人寿近期提出了“2014年预期总保费为负增长”的目标,这被业界视为中国人寿业务转型过程中的一次重大调整。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人寿”)屡屡出现违规新闻。

  2013年伊始,中国人寿就从北京保监局接到高达40万元的单张罚单。据罚单所示,北京保监局去年对中国人寿北京市分公司抽查的30件保单中,竟有22件涉及隐瞒重要内容和欺骗投保人等违规内容,占抽查保单总数七成有余。

  2013年5月,中国人寿又前后接到7张罚单,受罚原因均为“虚假宣传”,包括“将保险产品虚假宣传为银行理财产品和银行储蓄产品”等。根据统计,中国人寿被罚金额为60万元,占据当年5月份罚单首位。

  而此前的2012年,中国人寿就曾收到79张罚单。中国人寿因而被媒体称为“罚单大户”。

  这个寿险行业的“巨无霸”频频出现问题引发了业内关注。有业内分析人士强调,目前保险公司保费增速拐点隐现,当各地分公司将日益增大的销售压力摊派到销售人员身上时,就难免出现急功近利的情况。

  问题多出在理财产品上

  保险行业人士于田告诉记者,事实上,这些让中国人寿消费者高呼“上当”的产品多数并非寿险行业的主业产品,而是一些五花八门的理财产品。

  很多消费者在银行都曾遇到过,销售人员把保险理财产品当作银行储蓄产品进行推销的情况。

  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之所以出现上述乱象,跟各地分公司的销售压力较大有关。

  但也有消费者向记者表示,出现这种情况跟中国人寿的管理思路和产品设计有问题不无关系,否则也不会频繁出现保险公司销售人员欺骗消费者购买理财产品的情况。

  “目前整个寿险行业同质化非常严重,不能满足市场的多元化需求。虽然近年来保费相对增高,市场销售却遇到很大阻力。而中国寿险行业的价格由保监会决定,那就决定了企业在很多事情上处于被动状态,企业本身能够调控的空间非常小。所以即便保费总体金额很大,企业负荷也很大。”在于田看来,中国人寿开发理财产品也有其苦衷,除了收益有限之外,企业投资存款、购买债券、进入股市都有诸多限制,所以推出理财产品也是为了维持运转。

  于田说,从实际情况看来,保险公司推出理财产品作为理财性的运营并扣除运营成本后实现一定数额的收益的确很难。而对于消费者而言,购买这些理财产品可能还不如直接存款获益大,所以保险业做理财也是做到了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

  “可是如果不吸纳资金,问题严重的话保险公司可能会出现资金链断裂。因为‘盘子越大,亏得越多’,企业要靠一些理财产品的推广,把撒出去的网收回来。”于田表示,但很难说中国人寿的情况就代表了整个寿险行业的发展方向,因为大、中、小寿险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而在某种程度上,决定行业发展方向的是政策,是监管部门的具体措施。

  中国人寿“主动负增长”

其实从表面上看来,中国人寿的发展形势是乐观的。去年10月,中国人寿发布2013年三季报,数据显示其前三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236.89亿元,同比增长218.9%;实现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