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俏江南张兰等企业家扎堆移民小岛国 自称被逼上岛

http://www.e23.cn2014-02-12中国经济网

    摘  要:“购买40万美元的房产,或向糖业多元化基金会捐款25万美元,你就可以跟多位中国上市公司的老总成为邻居,拿到圣基茨护照。”香港康贵移民的冯先生仍在不遗余力地向企业家们推荐这个加勒比小岛国的移民服务。

果不是形势所迫,没有人会出此下策。”郭新飞叹道。

  “10号文”大山难翻越

  究竟是怎样的形势,让移民成了寻求上市的“惯例”?

  “答案就在‘10号文’里。”大成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寿双表示。

  对于民营企业家们来说,为求企业发展而寻求上市融资不足为奇。然而为了避过层层审批,民企此前普遍采用红筹模式奔赴海外上市融资。直到2006年“10号文”的出台。

  用上市企业家圈子里的话来说,“这一政策,让守法企业不知所措,对违规企业形同虚设。”李寿双告诉记者,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它为所有寻求海外上市的民企设置了一堵“玻璃墙”,明明有路可走,却没有任何一家企业能走得通。而另一方面,面对大量不经审批、强冒违规风险海外上市企业,这一法规出台以来却从未追究、处罚过任何一家公司。

  也正因此,当去年国内股市IPO暂停,美股市场被做空狙击时,中国企业家们开始转战港股市场。只是令他们没想到的是,在国内形同虚设的“10号文”在港股市场中却变成了难以逾越的大山。

  “曾经有不少客户遇到过这种麻烦,最后才来选择移民。”北京盈科律师事务所移民律师杨平对记者回忆道,“这些客户有的曾有在美股上市的经验,有的是首次寻求上市融资,但他们都被挡在了港股之外。”

  杨平告诉记者,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香港遵从中国内地法律,交易所有着否决企业的权力,任何企业上市若不符合中国法律就会被香港联交所否决。这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为筹备上市所支付的律师费、审计费、投行费用等数千万元的成本将打水漂儿。而从“10号文”出台至今,还没有一家内地企业获得过审批,因此无人能轻易登陆港股市场。

  然而民营企业家们并没有放弃,为了登陆港股,他们各出奇招,绕道而行。从持续尝试获取审批到架构繁杂的海外子公司以绕过监管,但效果都不尽如人意。最终,大家无奈的发现,想要绕过这一封堵国人的政策,只能变成外国人。而这,正是造就圣基茨成为上市企业家移民首选的东风。

  “为了上市而放弃国籍曾引起国人的议论,然而这些企业家放弃国籍时的踟躇和无奈只有我们看在眼里。”冯先生透露道。

  多输局面何时休

  “根据‘10号文’规定,商务部颁发的外商投资企业批准证书只在一年内有效。而对客户来说,往往从私募到上市成功就至少要一年半的时间。这让几位原本想依法寻求海外上市的客户打消了念头,最终选择移民。”杨平举例道。他认为,企业IPO的主动权如果不由自己掌握,即使“10号文”始终在严格执行,也会让政府因强行干预而背负政策和市场的双重风险。

  此外,郭新飞还告诉记者,通常一家公司想要采用红筹方式在境外上市,基本上会有如下几步:国内股东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境外离岸公司通过并购或换股的方式收购国内公司;重组完成后,以境外离岸公司为上市主体申请上市。

  然而根据“10号文”的相关规定,从在境外设立离岸公司后收购国内公司的重组过程,到特殊目的公司在境外上市交易,都要通过商务部乃至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批准,这实际上增加了企业境外上市的难度,甚至可以说是堵死了关联并购、换股并购等主要海外上市的必经之路。因此,至今为止这些规定的申请与审批在实践中仍鲜少启动,相反却让更多郭新飞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改变了企业走出去的念头,而是先让自己的国籍“走了出去”。

在李寿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作者:李飞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