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利用支付宝 骗子“转账”一万三

http://www.e23.cn2014-02-13济南时报

    摘  要:近日市民小艺遇到了一件窝心事:他被骗走了13429元,钱是在网上通过支付宝被“转走”的。在悔恨自己轻信骗子的同时,小艺认为,支付宝没有如实告知交易详细信息,将骗子“转账”提示为“付款”,正因如此才让自己一再受骗,“如果一开始就提示为转账的话,我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近日市民小艺遇到了一件窝心事:他被骗走了13429元,钱是在网上通过支付宝被“转走”的。在悔恨自己轻信骗子的同时,小艺认为,支付宝没有如实告知交易详细信息,将骗子“转账”提示为“付款”,正因如此才让自己一再受骗,“如果一开始就提示为转账的话,我就不会上当受骗了。”

  飞来骗局

  “朋友”QQ上要买东西,轻信骗子发去密码

  9日15:00左右,小艺像往常一样在QQ上和好友聊天,一位好友突然发来一条信息,“我想在网上买东西,把你支付宝的密码和账号给我吧。”小艺没有犹豫,立马将自己的支付宝密码和账号给对方发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艺的手机开始收到支付宝的交易提醒短信,短信上写道“您正在使用支付宝付款,校验码前三位683(向你要校验码的都是骗子,切勿泄漏)后三位258。如有疑问请致电95188。支付宝”。

  随即小艺又陆续收到5条短信,这些信息中都没有提到付款金额,这让小艺有些担心。然而接下来的一条短信让小艺吓了一跳,“使用支付宝付款7014.00元。”小艺感觉上当了,立马从网上查阅了自己支付宝的交易账单,发现就在15:38以后,“朋友”先后从自己支付宝账户转走了7笔钱,总共13492元。

  小艺多方联系,发现是朋友的QQ账号被盗了,他立马报了警。

  心生疑问

  前6次交易的类型及金额,支付宝为何不告知?

  “如果当时收到的前6条短信都标明金额,写明为‘转账’而非‘付款’,我就能引起警惕,不至于损失这么多钱了。”小艺说,“支付宝的短信没有起到提醒的作用,应该对这件事承担相应责任。”

  随后,小艺致电支付宝客服。在支付宝后台,工作人员为其查询到了当天的交易详单:7次转账中,2次转账1196元,1次4000元, 2次 2000元, 1次1500元,但是对于小艺的损失,支付宝客服称,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赔偿制度,所有的交易行为短信提醒都是付款,而不是转账。

  为何没有在前6次短信中提醒交易金额?小艺说,客服是这样解释的:这是为了保护双方交易者的隐私;最后一次收到的短信提醒了交易金额,是因为支付宝察觉到了异常情况。“客服还称这种情况是丢失密码导致的,不是支付宝的责任,关于短信提醒的事,可以给支付宝提意见。对于这样的答复,我认为很不合理。”小艺说。

  律师解读

  《支付宝服务协议》可能让索赔泡汤

  “在这件事情中,支付宝的通知不够完善,没有提醒交易金额、交易类型,按理说应该承担相应责任,但具体承担多少,很难界定。”山东豪才律师事务所主任周长鹏说,“在我们注册支付宝时,《支付宝服务协议》中已经有相关的免责界定,虽然它是一个格式合同,但选择同意就意味着合同生效。”

  “在注册支付宝时,注册者本人选择了同意条款,这可能会导致当事人提出的赔偿要求无法实现。”周长鹏指出,在《支付宝服务协议》第十三条交易风险的第二条中提到“因您的过错导致的任何损失由您自行承担,该过错包括但不限于:不按照交易提示操作,未及时进行交易操作,遗忘或泄漏密码,密码被他人破解,您使用的计算机被他人侵入。”在转账服务条款中,提到“使用转账服务是基于您对转账对方的充分了解,一旦您选用转账服务进行转账,您应当自行承担因您指示错误(失误)而导致的风险。”

记者了解到,许多人在注册支付宝时,对《支付宝服务协议》通常都是直接点同意,至于协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