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中外运长航亏损百亿 *ST长油将成首家退市央企

http://www.e23.cn2014-02-14第一财经日报

    摘  要: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中外运长航集团董事长赵沪湘来说,也许是压力最大的一年。因为他所掌舵的全国最大综合物流集团,在这一年迎来了首个年度亏损。

  刚刚过去的2013年,对中外运长航集团董事长赵沪湘来说,也许是压力最大的一年。因为他所掌舵的全国最大综合物流集团,在这一年迎来了首个年度亏损。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日前独家获悉,中外运长航集团2013年利润总额亏损超百亿。在这背后,则是旗下两家上市公司*ST凤凰挣扎在退市边缘的残局。

  有知情人士对记者透露,对于两家上市公司的保壳问题,目前集团层面确定的计划是“保凤凰,弃长油”。

  航运造船双重打击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刚刚举行的中外运长航集团工作会议上了解到的情况,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整个集团的利润总额亏损超百亿,巨亏的原因除了航运和造船板块的不景气,还有一大部分来自资产减值、人员分流等非经常性损益,以将“包袱”尽可能留在上一年,实现2014年的“轻装上阵”。

  上述“包袱”主要来自2009年与中外运集团合并的长航集团。就在不久之前,长航集团旗下的两家上市公司已经陆续发布了2013年的业绩预告,预计的亏损额都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

  其中,*ST 长油预计 2013 年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亏损12.7 亿元左右。公司还表示,拟对部分船舶资产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和对部分租船合同计提预计损失,上述资产减值准备和预计损失将增加2013 年度的亏损。

  另一家干散货航运上市公司*ST凤凰更是预告了43亿~48亿元的亏损额,其中经营性亏损约在5.5 亿~6.5 亿元。同时,由于公司进入破产重整程序后,依据中通诚资产评估公司出具的评估报告,要对公司船舶计提减值准备3 亿~4 亿元,被法院拍卖抵押船舶和租赁公司收回融资租赁船舶等船舶处置所确认的账面损失21 亿~22.5 亿元,经营租赁船舶被所有人收回确认损失12 亿~13 亿元。此外,预计员工辞退福利费用约在1.5 亿~2 亿元。

  事实上,除了航运大环境的不景气,过去几年的盲目投资和内部经营管理的混乱,也是造成两家公司持续亏损的重要因素。

  记者查阅*ST凤凰过去的财务报告发现,在长航集团与中外运合并前的2007年和2008年,其造船和租船合同金额高达77亿元,几倍于2006年的船舶资产规模,而这些船舶建造合同,正好需要在这几年陆续交付。

  一名从事沿江运输的企业人士也告诉本报记者,最近几年,长江流域逐渐兴起了3000多家个体小船公司,*ST凤凰由于在成本和价格上不占优势,市场份额逐渐减小,甚至包括武钢、马钢等传统大客户,也开始逐渐选择将业务交给其他航运公司。

  *ST长油也面临同样的尴尬。除了市场份额有限外,还要同时面对中远、中海等航运巨头的竞争,而由于过去几年所下的多笔订单,多艘VLCC超大型油轮要在近几年陆续交付,但油轮市场仍然低迷不振。

  除了航运板块,中外运长航集团旗下的另一大重工板块的亏损,也超出了公司年初的预期。重工板块主要是指拥有金陵船厂、江东船厂、青山船厂、宜昌船厂等多家造船企业的中外运长航集团船舶重工总公司(下称“长航重工”),根据集团的初步统计,长航重工在2013年的亏损也达到10多亿元,远远超过了年初不到1亿元的亏损预计。

  “这几年航运市场不景气,公司旗下的航运企业一直没能赚钱,不过2013年的主营业务利润亏损同比上一年已经有所减少,但没想到苦日子又迅速传导到造船产业链。”中外运长航集团一名管理层人士对记者表示,去年,重工板块已经启动了减员工作,今年将继续进行收缩和调整,压缩造船产能,退出没有竞争力的单元,集中资源支持优质船厂做强。

“*ST长油退市无法避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