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陷围城困境:城里的想出去 城外的想进来
摘 要:“你交往的男朋友是公务员吗?如果是,赶紧结婚。”在中国西部某小城,2014年除夕,刚从北京回老家过年的李丽还是没能躲避开母亲的催婚。
一步完善公务员选任制度和机制。消息即出,很多人认为我国应该大刀阔斧地精简机构,解决公务员队伍机构臃肿、人员庞大、人浮于事的问题。我国公务员的人数多吗?到底多少比较合适?
政府公务人员是指由财政负担工资福利的国家公职人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政府公务人员包括政府机关人员和公立机构人员(相当于我国事业单位人员);狭义的政府公务人员仅指政府机关人员。
衡量政府公务人员数量的指标包括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相对数量是指政府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可用来衡量一个国家不同时期或者不同国家政府公务人员的相对规模。
目前我国公务员数量统计的口径不一,有各种版本的统计数字。比较权威的统计,是按照行政编制人员计算,公务员760万左右;有的统计把参公的管理人员统计进来,大约是1300万,占总人口比例1%。
这一数据跟美、加、法、德、澳等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并不大。据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沈荣华综合各种资料统计认为,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发达,政府承担了广泛的社会服务职能,政府公务人员占总人口的比重在5%~8%之间。
“根据现阶段我国政府承担的职能,这个比例与国外相比,总量规模处于中等水平,可以保持这一比例。 ”沈荣华向《中国经济周刊》表示,现在的问题,主要是人员分布结构不合理,有的人浮于事,有的人手紧张。“所以,应当严格控制总量,盘活存量,有增有减,优化结构,科学调配。例如,通过转变职能、减少层级、购买服务等方式,以同样人员做更多的事。”
760万的公务员大军在中国政法大学教授郎佩娟看来并不多,她告诉《中国经济周刊》:“有次我们到交通运输部调研,那么大的交通运输部,编制也就300多人,但是要承担特别重的任务。”
对话嘉宾
公务员报考热并未消退
杨宜勇:这个不好说。报道说六成基层公务员有辞职念头的调查是否可靠,值得商榷。比如基层公务员包括到哪个级别,如果说县级以下公务员,那就占大多数了,因为县以下的公务员数量就很大了。不过有辞职念头也反映了公务员的一种情绪,可能是由于收入、福利有所减少导致的。
沈荣华:目前实际上还存在着公务员热,从报考和录取比例来看,公务员还是热门行业、是许多人的理想职业,还看不出降温趋势。
胡仙芝:公务员热还没有开始降温。公考热的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是人力资源的供求关系,也就是说特定群体的就业形势;二是社会资源配置的格局情况;三是普遍的社会价值观影响。这三个要素的改变需要有一个长期而漫长的过程。所以公务员考试热持续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郎佩娟:152万公务员报考数字是准确的,但是六成基层公务员有辞职念头,我不知道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上来的,对这个数字来源及真实性有一定的怀疑。我认为这个数据还不足以判断公务员热降温。
一系列禁令后,会出现公务员离职潮?
杨宜勇:我估计中央推出禁令之后,“旁门”不开了可能得开“正门”,应该在工资收入透明化方面进行调整。因为“三公经费”支出减少之后,可能会为公务员增加工资,这就为开“正门”提供了一种可能,毕竟还是要保持公务员队伍的稳定。
沈荣华:不会。中央推出一系列禁令,是规范公务员管理,转变作风,保持廉洁从政的有效措施,并取得了很大实效,受到人民群众的广泛好评,也得到了广大公务员的拥护执行。至于压缩“三公”经费,规范机关管理,本身并不是什么“福利”,而是减少不合理开支、防止违规违纪支出
- 春节压岁钱调查:公务员家庭压岁钱人均水平最高(2014-02-10)
- “金饭碗”的光鲜与暗淡:公务员群体的体制内困惑(2014-01-23)
- 公务员薪酬标准和程序应尽快出台(2014-01-22)
- 公务员新一轮“下海”酝酿中 抱怨涨薪升职慢(2014-01-22)
- 公务员辞职下海后创业 如何配置商业险获保障(2014-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