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期货元老陈冬华离职 中国国际期货再演人事地震

http://www.e23.cn2014-04-11中国经济网

    摘  要:日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原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陈冬华已于年前“改换门庭”,悄然加盟信达期货,担任总经理。而6年前的2008年上半年,原中国国际期货总裁马文胜转投新湖期货,就曾在行业内引发了一场“人事地震”。更为巧合的是,信达期货和新湖期货(后移师上海)均为浙江系期货公司。

  日前,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原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陈冬华已于年前“改换门庭”,悄然加盟信达期货,担任总经理。而6年前的2008年上半年,原中国国际期货总裁马文胜转投新湖期货,就曾在行业内引发了一场“人事地震”。更为巧合的是,信达期货和新湖期货(后移师上海)均为浙江系期货公司。

  有业内人士表示,长期以来,中国国际期货既是行业“带头大哥”,也担负起了“期货黄埔军校”的角色,其人才流失较为引人注目。

  年前陈冬华离职

  张明华“接棒”

  记者查阅中国期货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期协)网站发现,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一职已经变更为张明华,任职时间为2014年1月2日。而原总经理陈冬华已于2014年3月21日就任信达期货总经理。

  资料显示,在担任信达期货总经理之前,陈冬华曾就职于上海宝钢治金建设公司、深圳中期期货。从1994年入行之初,陈冬华就在中国国际期货的前身深圳中期工作,先后担任过经纪人、交易部经理、总经理助理和常务副总经理等职务,并从2004年5月起出任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但就在担任总经理满10年之际,他却离开了耕耘了近20年的中国国际期货。

  中国国际期货现任总经理张明华对本报记者表示,陈冬华离开公司是由于个人原因。有知情人士表示:“陈冬华可能是由于与股东理念不合而离职的。”

  不只是高层领导,不少中国国际期货内部的员工也有跳槽的想法。“早应该走出中国国际期货了,现在就有点后悔。目前公司内部存在很多问题,不少员工都有跳槽的想法,只是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从中国国际期货跳槽到南方地区的一位人士对记者表示。

  早在2011年下半年,中国国际期货成为了证监会批准的三家境外试点业务之一的期货公司,为了迎接此项业务的开展,中国国际期货在2011年年末进行内部整合,这次整合导致中国国际期货北京地区员工有20多人跳槽,这些人员多数已跳槽至其它行业,转向自己所喜爱的行业,这让多数业内人士感到痛心,感叹大批人才的流走,不仅是公司的损失,更是行业的损失。

  总部设在北京的中国国际期货,成立于1992年,2010年2月被中期期货吸收合并,与此同时,公司名称由中期期货变更为中国国际期货。2011年——2012年先后吸收合并珠江期货、华元期货。公司注册资本金为17亿元,营业部为51家,是目前国内注册资本金最高、营业部数量最多的公司。主要股东为中期集团、中国中期等。

  公开资料显示,新任主帅张明华自1993年6月加入中国国际期货,先后担任过交易员、主管、基金部副总经理;于2007年1月加入上海中期期货,先后担任董事、拟任总经理、总经理;于2009年年初走进中期期货,先后任职拟任副总经理、总经理。2010年2月,他担任中国国际期货副总经理,2014年1月至今任职中国国际期货总经理。

  从最近三年来的经营指标来看,中国国际期货盈利水平逐年呈攀升态势。中期协数据显示,中国国际期货2010年至2012年实现净利润分别为10725.92万元、14418.62万元、14661.80万元。手续费收入依次为27850.16万元、29727.40万元、32101.97万元。其中2012年的净利润在160家期货公司中仅次于永安期货和中信期货,位居第三名,在最新公布的分类监管评级中,该公司为AA级。

  而原信达期货总经理邓强已经就任信达期货董事一职。资料显示,成立于1995年10月,信达期货是由信达证券全资控股,注册资本3亿元。公司总部设在杭州,下设北京、上海、沈阳、哈尔滨等15家营业部。

  中国国际期货

“两巨头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马爽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