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走过全盛时期 银行理财乘机反击
摘 要:5月11日,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微博]七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5%,市场开始热议互联网理财热潮是否将“退烧”。
5月11日,最大的货币基金余额宝[微博]七日年化收益率首次跌破5%,市场开始热议互联网理财热潮是否将“退烧”。
13日余额宝七日年化收益率报4.969%,这也是余额宝收益连续第七天下跌。与最高时接近7%的收益相比,已经下滑超过两个百分点。除了余额宝之外,微信“理财通”多款产品早已破5%。
据统计,4月以来,52只互联网宝宝产品中,只有24只收益率超过5%,占比不到一半;与此同时,银行系宝宝产品的收益率则奋起直追,收益率普遍保持在5.5%上下。不过,有专家认为,随着货币市场利率下滑,宝宝收益率回落早在意料之中。
多数“宝宝”收益破5
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近一周各电商网络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差异较为明显。5月11日,7日年化收益率维持在5%以上仅两款,分别为百度[微博]“百赚”5.519%,京东“小金库”5.222%;其余电商网络理财产品均已迈入4%,具体为:“余额宝”4.985%,微信“理财通”为4.893%,苏宁“零钱宝”为4.742%,网易“现金宝”及新浪“微财富”4.724%。
“理财通早都4%多一点了,余额宝昨天也跌破5%了,看着都揪心。”市民杨小姐边查看自己的余额宝收益边告诉朋友,“原来我存10000元,一天收益1块6毛钱左右,现在都成1块3了,再往下跌,和存银行没区别了。”
“眼看着每万份收益从每天1.6元以上回落到1.5元、1.4元,现在已是1.2元了。”在外企上班的冯女士向记者表示,尽管高收益已然不在,但还是习惯了“宝宝们”的快捷投资方式。“太方便了,这边刚刚显示快速赎回成功,那边已经收到银行的短信提醒。”
事实上,作为互联网理财的代表,余额宝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互联网金融的崛起。在余额宝之后,又集结了微信“理财通”、网易“现金宝”等一大批互联网理财产品。在去年下半年市场资金趋紧的背景下,带有“搅局”色彩的“宝宝们”一经问世,就以“高收益、无风险”为卖点,迅速征服了成千上万的“屌丝”理财者。
整理数据发现,2013年12月至2014年2月是余额宝的全盛时期,七日年化收益率一度稳居6%之上,最高达到7%。作为互联网理财的另一个代表,微信理财通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也曾在去年12月冲高至7.4%左右。“余额宝等互联网宝宝产品诞生的2013年中期,恰逢市场面临‘钱荒’,货币市场利率高企,为其获取较高收益创造了条件。”某业内专家指出,伴随着市场流动性相对宽松,货币市场利率下行,余额宝们的收益率也将逐渐下降,互联网宝宝产品收益率集体“破五”、甚至“破四”只是时间问题。
银行理财团收益超5%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与余额宝们“亦敌亦友”的银行系宝宝军团,其收益率却大多坚挺在5%以上。虽然在吸引眼球方面仍处于下风,但是从收益率方面看已经实现了赶超。
截至13日,兴业银行(10.01, 0.03, 0.30%)“掌柜钱包”互联网理财产品7日年化收益率为5.582%;平安银行(11.31, 0.08, 0.71%)“平安盈”7日年化收益率为5.58%;中银“活期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5.026%;民生银行(7.68, -0.02, -0.26%)“如意宝”7日年化收益率为5.054%。“最高时曾在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投了8万元,但眼看万分收益逐渐下滑,而五一期间银行理财产品又高达6%,我就将超过其中暂不用5万元转买
- 电商宝宝破5之后难回6时代 银行系宝类逆袭(2014-05-13)
- 余额宝收益率跌破5% 银行系宝宝收益悄然赶超(2014-05-13)
- 理财不是简单钱能生钱 “宝宝”们缺乏风险揭示(2014-05-11)
- 宝宝挥别6时代 互联网理财收益回归(2014-05-09)
- “宝宝军团”光环渐褪 草根理财回归理性(201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