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菜市场不见豆芽身影 “国民小菜”监管不断加强

http://www.e23.cn2014-05-19浙江日报

    摘  要: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清热去火的素炒豆芽是许多人家夏日餐桌的必备凉菜。可如今,想买点豆芽却挺不容易。

  天气一天天热起来,清热去火的素炒豆芽是许多人家夏日餐桌的必备凉菜。可如今,想买点豆芽却挺不容易。

  “老伴想吃绿豆芽,我转了两个菜市场才买到!”住在屏风街玄坛公寓的许女士告诉记者,最近她发现菜市场内做绿豆芽生意的摊贩越来越少了,想吃豆芽还要跟摊贩“预定”,他们才帮忙从批发市场顺带点来。

  买豆芽都要“预定”?摊贩们为什么不乐意卖豆芽?其中到底有多少隐情,记者走访了杭州部分农贸市场和浙江省农业厅的相关专家,一探豆芽背后的秘密。

  菜场卖得少

  5月8日一早,记者来到杭州中河农贸市场,熙熙攘攘的市场里蔬菜品种颇为齐全。但奇怪的是,记者在市场内走了一圈,唯独难见豆芽的身影。

  在靠近走廊尽头的一家蔬菜摊前,面对记者的询问,摊贩娄老板从摊子底下翻出了两包又细又长的豆芽。她告诉记者,中河农贸市场这七八家摊位,就她这儿卖豆芽,生意不错,但卖得不多,每天就卖10斤左右,所以只能藏起来卖给老客户。

  这些豆芽有没有问题,让不让人放心?娄老板的儿子连声帮腔“放心”,他说,今年初,杭州农贸市场曾经有过一轮豆芽安全检查,以前卖的那种又粗又白的豆芽,市场上早就不见了,“就连勾庄的批发市场,卖豆芽的也大多是这样细细长长的豆芽。”

  由于正常孵化的豆芽菜难以保存,市场里的摊贩卖的多是本地产豆芽。娄老板说,他们一般都是从定点批发商那里进货,有时候去晚了货没了,他们干脆就不卖了,“因为问题豆芽的事一直有所耳闻,从不熟悉的渠道进货确实让人不放心。”

  记者随后赶到位于勾庄的杭州农副产品物流中心,一楼本地蔬菜交易区负责人张经理介绍,今年以来交易区卖豆芽的菜农比往年少了,大概只有两三个本地菜农还在做豆芽,通常也不是每天都来,“但他们来卖的豆芽都是经过物流中心检验的,没有问题。”

  在张经理的联系下,记者找到了位于杭州机场路附近的菜农何文君。在何文君孵豆芽的小平房里,他告诉记者,他卖的豆芽虽然卖相不好看,但都是自己加工的,是“纯的”,“就是没添加化学品,我们的豆芽都是自己选的黄豆、绿豆,发芽时也不用药,是‘放心豆芽’。”

  记者又转了转市区凤起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机神农贸市场等几家菜场,发现卖豆芽的摊位不多,即便有卖,摊主都说是自产自销的,一般生发豆芽7天左右时间,产量也不大。

  市民担心多

  豆芽越来越难买,除了供货少,其实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买的人也并不多。

  娄老板向记者抱怨,许多客户看到他们卖的豆芽,挑挑拣拣最后都没买,“不是不想买,而是不敢买,前些年‘毒豆芽’的新闻太多了。”

  由于豆芽生长期间对温湿度的要求很高,而孵化后的豆芽又不容易保存,早些年有些不法商贩为了让豆芽尽早上市、卖相更好,违法使用AB粉、消叶灵、亮白速长的调节剂等植物激素来种植栽培豆芽,一时间豆芽似乎上了黑名单。

  据了解,以前给豆芽添加的主要植物生长激素“AB”粉,就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用A粉和B粉搭配起来,与水混合后放进喷雾器,紧接着对育苗箱的豆苗喷洒,没过多久,豆苗表面就光亮起来了,豆芽芽身会变得茁壮。但是,这种生长激素在2011年就已经被列为“不得作为食品用加工助剂生产经营和使用”。

经过正常程序孵化的豆芽根较长,豆芽的芽身显得细长,但不够白胖,也比较容易老,“俗话说,就是卖相不大好。”浙江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黄国洋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