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泰康两故事护航H股IPO 舍两亿营收做互联网金融

http://www.e23.cn2014-05-2621世纪经济报道

    摘  要:从陈东升首次对外宣称上市意向,至少已经7年时间。不断传出的IPO传言,使得泰康人寿不少老员工已经脱敏。不过眼下的种种迹象,却让他们笃信年内上市不再是空谈。

  从陈东升首次对外宣称上市意向,至少已经7年时间。不断传出的IPO传言,使得泰康人寿不少老员工已经脱敏。不过眼下的种种迹象,却让他们笃信年内上市不再是空谈。

  5月19日,泰康人寿一位业务部门管理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日前已经聘请某内资投行,对员工进行IPO的辅导。不过,这家投行是否担任泰康IPO的保荐人仍未确定。

  “你们应该知道,高盛肯定不会缺席。”目前,高盛为泰康第二大股东,持股占比12.02%,担任其保荐人在泰康亦有共识。

  此前中国人保、中国银河(06881.HK)两家H股上市,无论联席保荐人,亦或者承销团队阵容均十分庞大,国内投行谁将参与泰康目前尚无具体名单。

  更早些时候,已有知情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按照计划,泰康H股IPO将在下半年启动,采取类似银河证券H股先行的方式,A股上市计划将搁置其后。

  2014年一季度末,面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的采访,对IPO时间表尚含糊其辞,时隔不久,在泰康长三角养老社区的公开日现场,其却抛出“快了,也应该快了”的言辞。

  七年之久,现在是否就是陈东升等来的最好的时机?

  与其它险资上市择时不同,尽管2013年,资金面吃紧内地险资获得一个井喷式的发展期,业绩数据的支持成为其顺利赢得投资人认可的基础。不过,这并未帮助内地保险股走出估值低迷的状态。

  泰康人寿在IPO前夕,抛出养老地产和互联网金融两个概念,或意在为其能够获得一个高的溢价认可保驾护航。

  IPO前夕被抛弃的两亿营收

  资本市场逢“互联网金融”概念便会躁动一番,或许让陈东升和泰康管理团队打了个“激灵”。

  4月15日,泰康人寿与奇虎360达成战略合作,宣布启动“安全启航”项目,并推出“飞常保”产品,打出免费航意险概念,保险期一年,保额100万元。

  “截至目前,刚刚一个月时间,已经突破百万用户。都是我们内部员工通过熟人推介,公司层面未曾做大规模的宣传推介。”五一节前,泰康人寿一位管理层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透露。

  对于市场而言,这仅是一款免费的保险产品,不过,对于泰康人寿,则意味着这一块利润的损失。而且对于保险这一传统金融行业而言,一旦陷入“价格战”的恶性循环,其它险企接踵介入,极可能带来负面的多米诺效应。

  “每一年我们的航意险营业收入大约有1.5亿-2亿,对于我们的盘子来讲,占比并不是太大。公司也愿意拿出这一块的营收,拉动一批粘性客户。”日前,泰康人寿一位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证实。

  目前,泰康人寿是内地未上市险企中总资产规模最大的一家,大象起舞,其IPO预期因此备受瞩目。而在IPO前夕,舍弃这块营收的目的颇耐寻味。

  根据其日前刚披露的2013年年报,2013年末总资产为4415亿元,当年实现净利润37.23亿元,同比增长39.38%。

  2013年度资金面持续紧张,货币成本居高不下,险企作为主要的机构投资人从中受益。2013年,泰康人寿实现投资收益214.91亿元,同比增长71.65%,这也是该公司2010年以来的最好水平。

  错过经营业绩的谷峰或时不再来。

  早在2011年,保险业整个行业出现业绩下滑,2011年保费收入首次出现负增长。泰康人寿受此影响,到2012年进入一个业绩低谷,2012年,泰康保费收入为615.8亿元,同比下跌9.4%。2013年的业绩爆发态势,或是泰康人寿选择启动IPO的背景原因。

  即便业绩迅速复苏,业绩只能作为护航泰康人寿IPO的一个因素。

从这个角度看,让利背后或许酝酿着陈东升团队另一个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