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人士为老鼠仓行为辩解:为基民赚钱就行
摘 要:“老鼠仓”丑闻正在基金业由点及面被曝光,基金经理成群结队被立案调查,卷入的基金公司达十余家。涉案“硕鼠”也由以往基金经理本人拓展到上下游的研究员、交易员、银行托管人员等,涉案金额最高者多达十余亿元。
“老鼠仓”丑闻正在基金业由点及面被曝光,基金经理成群结队被立案调查,卷入的基金公司达十余家。涉案“硕鼠”也由以往基金经理本人拓展到上下游的研究员、交易员、银行托管人员等,涉案金额最高者多达十余亿元。
市场人士估计,此轮“老鼠仓”的曝光远未结束,涉案者或多达四五十人。
今年以起,中邮、嘉实、上投摩根、汇添富、光大保德信、汇丰晋信6家公司旗下基金经理正式被证监会[微博]立案调查,易方达、华夏、华宝兴业、海富通等公司也已被卷入“调查门”。历年来调查证实的“硕鼠”人数迅速上升,迄今为止逼近30人。
2013年以来,证监会已受理“老鼠仓”线索38件,卷入的公司也不再是单一个体,而是十余家资管公司。涉案人员已由以往的基金经理本人,扩展到上游研究员、后台交易员,甚至下游的托管银行人员;涉案金额最大者达十多亿元,最小金额也超过两千万元。
面对持续的监管风暴,上海一家走专户特色的次新基金公司内部人士竟称:“做点老鼠仓怎么了?为基民赚钱就行了。”
这样无视法律原则、行业底线的想法在从业人员中并不鲜见。“这无疑是一种狡辩,原本能为基金赚50%,实际上却只赚了10%。”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微博]说。
“犯罪成本过低是鼠患成群的原因之一。”华泰证券(7.84, -0.15, -1.88%)基金研究员王乐乐认为,目前对于涉案公司新产品停发半年等处罚措施过于轻描淡写,“如果暂停发行基金三年,处以天价罚金,看还有多少基金公司会疏于内控呢?”
相关新闻
- 国寿资管老鼠仓浮出水面 妻子借账户交易2.97亿(2014-05-15)
- 盘点那些亏损的老鼠仓们:80后女基金经理亏8万(2014-05-08)
- 传三家险资涉嫌老鼠仓 公募收缴基金经理护照(2014-05-07)
- 汇丰晋信钟小婧老鼠仓亏损8.45万 被罚20万(2014-05-07)
- 华夏基金经理被曝涉老鼠仓 大数据系统成捕鼠神器(2014-05-06)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