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浏阳河供应商疑云:五粮液等3家酒厂已停供基酒

http://www.e23.cn2014-06-03每日经济新闻

    摘  要:曾经的一曲《浏阳河》以及数年前的超女营销,使浏阳河酒“唱响”全国。如今,能赚取更多眼球的,应该是该品牌运营商湖南浏阳河酒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浏阳河酒业)的资本运作。

实质交易”

  浏阳河酒能够声名鹊起、做大做强,一定程度上与五粮液当初的贴牌生产分不开。不过,2007年后,双方一直屡屡被传“分手”。到目前,其合作情况又如何呢?

  5月初,五粮液一位中层管理人员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其与浏阳河酒业虽还有合作义务,但今年并未产生“实质交易”。

  浏阳河酒业前身是湖南中商集团酒业销售部。1998年,中商董事长彭潮把浏阳河酒厂品牌买下来,成立了酒业公司。

  当年,五粮液大力发展酒业经营多元化,在自有品牌五粮液系列的同时,还发展了酒业代工业务(OEM),即买断经营。“金六福”和“浏阳河”便是其中的佼佼者。

  随后,浏阳河酒借五粮液的品牌锋芒以及后来“超女”的成功广告营销,将其市场扩展至全国。“整个销售顶峰期是在五粮液贴牌时期,其品牌有五粮液的‘背书’。”白酒营销专家万兴贵评述道。

  有了五粮液的贴牌生产,浏阳河酒的销售业绩迅速上升,从最初的几千万,一度超过10亿元。业务高峰期,单单双方的合作交易额就多达数亿。“比如2005~2006年左右,贴牌生产的量基本上能够达到6亿~7亿元左右。”五粮液上述人士透露。

  伴随着生产量不断增大,浏阳河酒的销售也迎来高峰。“尤其在2005~2007年,浏阳河酒年度销售额一度高达20亿元,成为国内中低端白酒龙头企业之一。”《预案》中称。

  不过,到了2007年,浏阳河酒业与五粮液的8年合作期满,双方原本美满的“联姻”开始闹“分手”。外界分析看来,一是浏阳河酒业选择了多元化经营,反而拖慢了酒业的全国扩张战线;二是与五粮液多年的代加工合作,因五粮液提高原酒出厂价而一度不愉快。

  到目前,双方已无更多业务往来。“还是有合作关系,但没有产生实质性的交易。2012年、2013年,都没有。”五粮液上述人士表示,“主要是浏阳河公司方面的问题”。

  短期无大量生产能力

  或预料到与五粮液的 “分手”,浏阳河酒业在2006年前后即已推动自身生产基地的建设。

  2006年7月,浏阳河酒业与浏阳市政府签约投资8亿元,在浏阳市打造1500亩的国家级大型白酒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可逾10万吨。“下半年启动,两年内初具规模。”当地媒体曾报道称。

  按照最早规划,浏阳河希望能在自身基地中主要生产高端酒产品。不过,这一基地即目前的浏阳河名酒城,项目的实际推进并不顺利,直到2010初才正式开工。

  2011年底,引入资本投资机构后,如今的浏阳河酒业得以成立,下辖湖南浏阳河酒厂有限公司 (后称浏阳河酒厂)等子公司,由后者主要负责自身生产。

  《预案》中称,由于浏阳河酒厂无自有生产厂房和设备,浏阳河酒厂通过租赁名酒城的生产场地和设备进行白酒的研发和生产。“在租赁生产基地建设完成后,优质基酒产能将达到5000吨/年、优质基酒的储存能力将达到5万吨。”

  但截至目前,名酒城的生产基地尚不具备大量生产的能力。“由于浏阳河酿酒工业园窖池尚未完全竣工,”《预案》指出,“未来3年内,浏阳河酒业的基酒基本需要外购来满足生产需要。”

三大供应商目前都未向其供应基酒、贴牌生产,租赁基地也尚未竣工,那么浏阳河现有产品的来源何处呢?作为浏阳河酒业前身的浏阳河酒厂,是否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呢?2010年1月,《南方都市报》报道称,除了五粮液代加工的普通浏阳河系列酒以外,浏阳河还依托其原有的三个酒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马恬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