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6月临考:按月均衡发行即将揭开面纱
摘 要:今年年初,已过发审会的50多家企业启动了新股发行程序,沉寂一年多的IPO终于重启。但因为“奥赛康事件”等问题的出现,让本轮新股发行的启动看似并不完美。
今年年初,已过发审会的50多家企业启动了新股发行程序,沉寂一年多的IPO终于重启。但因为“奥赛康事件”等问题的出现,让本轮新股发行的启动看似并不完美。
经过近半年的政策完善和落实之后,预计本月股市将再现新股。在5月19日证监会学习贯彻新“国九条”会议上,证监会主席肖钢曾明确公布近期的新股发行计划,即“从6月到年底,计划发行上市新股100家左右,并按月大体均衡发行上市”。
6月新股如何发行,在一定程度上将检验本轮新股发行改革的成果。
预披露倒计时
依照《关于进一步推进新股发行体制改革的意见》及配套文件,证监会对首发申请审核流程进行了重构。其中一个看似并不起眼却影响深远的调整成为本轮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即将预披露提前。
改革后,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在正式受理企业的首发申请后,就按程序安排预先披露,在反馈意见回复后、初审会之前,再按规定安排预先披露更新。
通过将预披露提前,让企业的财务数据、经营状况等尽早暴露在公众面前。证监会发言人张晓军上周五进一步解读称,预披露提前的目的,是督促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在申报时就认真负责履行信息披露责任,加强社会监督。
招股说明书预先披露后,发行人相关信息及财务数据将不能随意更改。张晓军称,证监会在审核过程中,若发现发行人申请材料中记载的信息自相矛盾,或就同一事实前后存在不同表述且有实质性差异的,证监会将中止审核,并在12个月内不再受理相关保荐代表人推荐的发行申请。
“截至5月29日,我会首发正式受理企业共666家,其中已预披露企业426家,包括已过会企业42家和中止审核企业8家,剩余240家企业尚未预披露,其中包括中止审核企业42家。”张晓军对《第一财经日报》称,这些企业如在今年6月底前未完成预披露,证监会将终止其审核,不再排队。
今年4月18日,IPO重启后第一批企业在证监会网站进行了预披露。此后,预披露以每天约20~30家的节奏进行。之后有所放缓,比如5月26日有3家企业预披露,27日有9家,28日有14家,29日仅有4家。
在证监会重申6月底在审企业包括中止审核企业必须完成预披露否则取消排队之后,当天下午有20家企业进行了预披露。
“今年内,主板包括中小板的发审会、创业板发审会每周分别各召开一次,每次会议安排2家左右企业。”张晓军称,今后,证监会新受理的企业一经受理即要进行预披露。所以,从7月1日开始,受理待审企业和预披露企业的数量将会一致起来。
多项新政临考
在本轮新股发行体制改革中,监管部门对新股发行审核“后退半步”,仅进行合规审核,企业价值和风险由投资者和市场自主判断。对新股配售机制进行调整,引入老股转让制度。
同时,希望以市场化方式决定新股发行时点及方式,逐步推进股票发行从核准制向注册制过渡。
不过,今年1月新股发行中出现的众多问题,显示新政策存在不足和漏洞。
1月10日,奥赛康暂缓发行。按照发行计划,奥赛康将以72.99元/股的发行价格、67倍的市盈率发行5546.6万股,其中4360.35万股是老股。通过本次发行,大股东将一次性拿走32亿元。监管层与发行人及主承销商沟通后,奥赛康暂缓发行。
“奥赛康事件”出现后,业内出现激烈讨论。大部分观点认为,形式上没有违反规则条文,但是违反了IPO募集资金应主要用于企业发展的原则性要求。
在奥赛康暂缓发行之后第二天,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新股发行监管的措施》,启动了针对机构询价对象及主承销商的新股发行
- 部分企业IPO方案已调整完毕 6月初望拿到批文(2014-06-03)
- 幸福蓝海冲击IPO造富明星 吴秀波身价有望过亿元(2014-05-29)
- IPO前夕投行调整方案:老股转让比例降低 发行定价下降(2014-05-27)
- 证监会再发6家IPO预披露企业名单 总数达313家(2014-05-11)
- 四大势力潜伏IPO分羹财富盛宴 万达兄弟档最牛(2014-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