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网贷繁华背后倒闭频现 存卷钱跑路欺诈等行为
摘 要:5月22日,银监会召集国内知名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行业准入、监管制度等问题征询意见。5月25日,包括银监会、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再次召集P2P机构,进行行业情况摸底。P2P行业的监管时代即将到来。
P2P也是如此。投资之前要熟悉平台的运作模式,知道自己的钱都拿去干什么了,怎么要回这些钱,这家公司老板是怎样的,团队如何。这是我决定投一家P2P之前必须了解的。
另外就是不存侥幸心理。P2P有很多高收益的产品,给投资人的收益高达30%、40%,我从不去投。如果P2P平台给投资人30%的收益,那借款人的借款成本就有40%以上,什么样的企业能够承受这样的资金成本,很可怕的事情。
如果这样,还碰到不还钱的人,那我只好自认倒霉。
新京报:很多P2P不是号称有本息担保吗?
王松:我觉得在P2P行业事后补救几乎没用。本息担保其实是皇帝的新衣,不要寄希望于平台的本息担保,很多跑路的P2P平台也都承诺本息担保,但一旦发生事情他们也保证不了。
如果市场竞争不能树立秩序,参与者会将目光转向监管——这正是P2P网贷行业发生的状况。
5月22日,银监会召集国内知名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行业准入、监管制度等问题征询意见。5月25日,包括银监会、央行在内的监管机构再次召集P2P机构,进行行业情况摸底。P2P行业的监管时代即将到来。
“监管政策今年年内肯定能出台,快的话这一两个月可能就能看到一些迹象。”一位与会的P2P创始人告诉新京报记者。未来P2P可能根据平台属性、资金池性质采取分类监管。业内人士透露,P2P在牌照管理和备案管理之间,尚有斟酌余地。但对于P2P行业的先行者来说,不少P2P公司倾向于牌照监管。对于新晋玩家而言,则期待宽松的备案制。
“每天三五家P2P上线”
在“宝宝”热潮渐退之后,P2P接棒成为目前最热的互联网金融话题。
“P2P现在是站在油锅上的行业,很火很热,市场空间很大,但殊不知P2P借贷经营的是‘风险’,稍有差池,万劫不复。现在每天都有三五家平台上线,但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不到半年就销声匿迹或是奄奄一息,大有当年团购大起大落的趋势。”银客网总裁林恩民说。
P2P是一种个人对个人的借贷撮合平台,借钱的人和出借的人在这里汇合,各取所需,达到交易匹配的功能。
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发展,P2P平台也迅速膨胀。据P2P网贷平台的统计和测算,目前全国已有近千家P2P平台,2013年行业总成交量约1058亿元,从业人数超过20万人。同时,2013年以来,累计已有64家P2P平台出现经营困难或者倒闭、跑路的现象。仅2013年9月至11月,全国多地有超过40家P2P企业资金链断裂或关闭。
P2P行业的这种状况或将在今年得到改变。
5月22日,银监会召集国内知名P2P平台负责人召开座谈会,就行业准入、监管制度等问题征询意见。一位与会P2P平台创始人表示,从监管层的表态看,P2P行业的监管政策今年应该会出台,目前,监管层已有初步方案,可能不止一个,然后根据调查、征求意见等再最终确定。监管层将根据是否担保等因素对P2P行业进行分类监管。
如果平台为投资者提供担保(无论保本保息还是本金保障),监管层会对平台的注册资本、团队等做出类金融机构的监管要求,倾向于牌照监管;如果平台定位于纯信息撮合、不引入任何担保,监管要求会相对弱一些,着重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倾向于备案制的监管。
两种担保模式各有难题
是否担保成为P2P平台重要的划分线。目前,担保公司是P2P平台的“标配”,但担保方式、担保程度却是千差万别。
记者浏览陆金所、人人贷、有利网、拍拍贷、点融网等P2P网站,上面都醒目写着对本金保障的各种措施,有的直接写着“本息保障”。
所谓平台担保,就是指P2P平台
- P2P网贷平台问题频发 自发筹建协会加强自律(2014-05-06)
- 中宝投资等10家P2P网贷遭立案侦查 投资人陷困境(2014-04-21)
- 淮安P2P网贷骗局续:中行前员工腾挪9家平台(2014-02-24)
- P2P网贷平台陷兑付危机:投资者注意三个"不碰"(2013-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