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合伙人引三大猜想 4天豪掷12亿晋身第二大股东
摘 要:从3月份首次提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到连续四天大手笔增持,万科的“事业合伙人”正在悄然加速入局。
“目前A股市场只有股份制公司才能上市”,黄立冲认为,此次万科并非是想改造成合伙人企业,而是通过事业合伙人的名义集合内部员工资金增持股权,以保证公司控股权不会旁落他人手里。
根据万科表示,4月23日万科召开了合伙人创始大会,共有1320位员工率先成为首批万科事业合伙人。与此同时,万科开始筹备事业合伙人持股计划,所有事业合伙人均签署了承诺书,将其在经济利润奖金集体奖金账户中的全部权益,委托给盈安合伙的一般合伙人进行投资管理,包括引入融资杠杆进行投资,而盈安合伙的第一次投资行为,选择的就是购买万科股票。
中信建投的研究报告表示,盈安合伙此次购买公司股票的资金中,约三分之一来自于集体奖金账户,其余来自融资杠杆。据测算,公司当前可动用的集体奖金规模约15亿~20亿,在不考虑未来每年新增集体奖金以及股价变动的情况下,按不同杠杆层次敏感性测算,对应可增持公司股份最高超过10%,对抗“野蛮人”的壁垒已然显现。
“虽然在A股的制度下,上市公司无法像海外企业那样通过‘毒丸计划’稀释恶意收购者的持股比例,但这次万科事业合伙人等于是把整个公司的中高层员工利益捆绑在一起。”黄立冲认为,一方面,假如管理层成功增持至10%或以上的持股比例,加上大股东华润集团14.94%与刘元生1.21%的股权,26.15%的合计持股比例已经大大降低了董事会被恶意重组的可能;另一方面,由于公司的主要职业经理人均参与到事业合伙人计划,如果“野蛮人”恶意收购,等于对抗整个职业经理人团队,从而对恶意收购者能起到阻吓的作用。
此外,冯立辉还认为,由于万科的主要股东最近十多年的持股都非常稳定,即便是万科B转H成功,相当部分的股权仍然流到华润集团、惠理基金这些老股东的手里,“野蛮人”要从公开市场收集10%以上的股权难度大,也容易引起万科高管层的警觉。加上华润集团也有可能出手 “护盘”,在推出事业合伙人制度后,万科被狙击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猜想三:全员激励提升业绩
与保卫控股权相比,万科通过建立项目合伙人,间接实现员工内部创业,对于公司甚至房地产行业实现战略转型具备深刻意义。
据悉,所谓项目跟投,是指对于今后万科所有新项目,除旧改及部分特殊项目外,原则上要求项目所在一线公司管理层和该项目管理人员必须跟随公司一起投资,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其他员工可自愿参与投资。
根据这一方案,员工初始跟投份额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的5%。万科还将对跟投项目安排额外受让跟投。项目所在一线公司跟投人员可以在支付市场基准贷款利率后,选择受让不超过项目资金峰值5%的份额。据万科透露,项目跟投制度已经在3月底展开,从4月1日实施跟投制度到5月25日,万科已有19家公司的29个项目进行跟投,大多数项目员工踊跃认购,其中一些项目的认购率超过300%。
在亿翰智库首席研究员陈啸天看来,项目合伙人是房地产企业在成就分享机制上的一次尝试,其本质是在不牵涉集团股权结构重大调整情况下,在项目层面及在区域层面以合伙人或者类合伙人的身份使得重要人才、利益相关方人才能够在获得更大收益情况下为企业谋求更大利润。
“对于个人而言,相当于是在企业内部实现创业;对于企业而言,不用担心人才大量流失造成巨大的损失”,陈啸天认为。
记者了解到,早在2012年末,碧桂园内部推出一套名为 “成就共享”的奖励机制。将项目所创净利润,与经营管理人员奖励挂
- 保险业资本围城:高投入不见回报 股东退场(2014-05-27)
- 人人转型:三年市值暴跌3/4 大股东错失最佳退出时机(2014-05-19)
- 王成亲历巴菲特股东会:商学院学金融没用(2014-05-11)
- 巴菲特股东大会问答实录精华版(2014-05-04)
- 中国平安一季度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8.09亿元 增长46.2%(2014-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