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寿闪跌界定乌龙指 中金被疑卖股筹钱打新
摘 要:6月19日下午,上交所在官方微博发布对中国人寿18日盘中异动的核查结果,确定为是某专业机构交易员错误输入价格所致。
虚惊一场。
6月19日下午,上交所在官方微博发布对中国人寿18日盘中异动的核查结果,确定为是某专业机构交易员错误输入价格所致。
不过,从市场反馈看,似乎一个“乌龙指”的解释,并未消除投资者的疑团,究竟是哪家机构所为,“乌龙指”表象的背后是否存在故意的可能性?
上交所核查结果公告表示,若发现新情况,将进一步调查。多位市场人士认为,颇有对当事方进行警告,及为后续可能出现的可能性留有余地的意味。
初定为交易员乌龙指
上交所在公告中称,已对中国人寿6月18日疑似乌龙指事件进行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当日股价异动为某专业机构低价卖出申报所致。据该机构的书面报告,是其交易员在下单时人为错误输入价格。不过,上交所并没有公开该机构的名称。
至此,中国人寿“6·18乌龙指事件”似乎确以“乌龙指”结案。但是,从投资者随后对该微博的评论看,依然存在疑团。
有私募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界定中国人寿的异动交易是“乌龙指”,但这只是表象,以交易所的角度,也只能调查到这里,“人家说是人为输错,总不能给人乱扣帽子”。
“乌龙指背后的原因值得探究”,该私募人士指出,上交所公告显示,该卖出机构承认的是价格输入错误,并没有说其抛售的数量也出现“乌龙”,单笔9000多手的抛单,在A股市场极为罕见,即使是大盘权重股,也鲜少出现在盘面平稳时如此巨量的卖出,对于专业的机构来说,这么大的单笔交易很可能是通盘考虑的结果。
上交所在核查结果中表态,后续若发现新情况会进一步调查。多位市场人士在此微博的评论中建议,应一并检查及数据分析相关的融资融券数据、证券与期指订单记录、预埋单、相关机构的个人交易账户等。
6月18日中国人寿在异动交易发生前,股价走势一直较为平稳,略有上涨,最大波幅不足0.1元。然而,上午11点刚过,随着一笔9045手的卖单抛出,窄幅波动的平静局面骤然打破,股价瞬间从14.29元打跌至13元,跌幅超过9%。虽然随即其股价迅速回升至14.25元,但中国人寿的走势“元气大伤”,加之大盘亦逐渐走弱,至收盘时,股价下跌1.26%。
一个惊人的数字是,若以13元/股对应的市值计算,从14.29元/股砸盘下来,中国人寿流通市值瞬间蒸发近270亿元。作为一只流通市值在A股市场位居前六的超级大盘股,又是一只沪深300(2126.907, -33.33, -1.54%)成份股,其对当日股市及期指市场的影响都不容小觑。
背后原因仍存在疑点
6月19日,中国人寿股价走势似乎没有受到乌龙指事件的影响,开盘正常,盘中也没有出现大的波动,全日成交量亦未出现明显放大,收盘时,股价报于13.88元,下跌1.35%,因此,上交所落定了此事系乌龙事件。
不过,从市场反馈看,许多投资者并不认同纯“乌龙”的说法,对于异动交易背后的原因,截至目前仍是众说纷纭。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了解,除了乌龙指说法外,此前有投资者认为存在利益输送。
是谁卖了中国人寿,又是谁买了,并没有公开数据。即便中国人寿当日股价异动,但并未达到登上龙虎榜的标准,交易数据仍是谜团。
“其实难怪有投资者会如此猜测,连机构都这样想”,6月19日,上海某公募基金人士坦言,中国人寿股价异动发生在比较敏感的时期。中国人寿最近正在为200亿元资产进行管理人招标,面对这一块巨大的蛋糕,各个投资机构都虎视眈眈。
“有入围自然有落选,这笔异动交易是入围者利益输送,还
- 中国人寿疑遭机构“乌龙指” 上交所已介入调查(2014-06-19)
- 非上市险企总利润不足整体三成 不及中国人寿一家(2014-05-19)
- 中国人寿200亿资金入市引积极联想(2014-04-21)
- 建行滨州无棣支行与中国人寿“快乐5S”正式启动(2014-04-16)
- 中国人寿曝人事地震:林岱仁接替万峰担任总裁(2014-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