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债占GDP的119% 违约概率或提高
摘 要: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企业的数量和质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企业债的发行数量也水涨船高。标准普尔在三年前就已经发布报告,中国企业债总量将超越美国企业债,未来还将超越欧美企业债数量之和。2014年,第一个目标实现了
球同行中最糟糕的,而在2009年时,中国的企业状况还要好于全球同类企业。
标普称,中国企业债务规模占据了全球企业债务规模的30%左右,但是其中的1/4到1/3来源于境内的影子银行。这意味着全球高达10%的企业债务(约4万亿美元到5万亿美元)会受到中国影子银行规模收缩的影响,风险水平更高。标普企业信贷研究主管保罗·沃特斯(Paul Watters)认为,如果中国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房地产价格出现下跌的话,影子银行便会出现危机,这种影响会波及全球。
不过,德意志银行近日发布研究报告,探讨中国企业债违约对银行业的潜在影响。这份报告认为,中国银行业已经准备了充分的坏债储备金,企业债券和信托的小规模违约对银行业没有根本影响。德银报告的调研范围涉及2400家中国企业债发行主体和13000份集合信托产品。报告指出,这两个市场总信用风险规模为2370亿元人民币,其中上市银行对这些风险的敞口为37%。中国银行业共拨备了8190亿元人民币的超额准备金。
德银分析师认为,今年五六月份企业债和信托产品偿付高峰结束之后,市场对中国银行业的信心将逐渐恢复,届时投资者应将意识到实际违约率远低于预期水平,违约率平缓上升是纠正信贷定价以及高效配置资产的常规途径。
债市审批监管弱
“类似超日债这样的企业违约个案以后很可能会经常性地出现,一年有几起甚至十几起,但是不会引发系统性风险。”奚君羊表示。其实,中国政府已然意识到不断增长的中国企业债务的风险问题,5月国家发改委在其网站上发布的一则通知,这个全国最高级别的经济规划机构要求加强对资产负债率高于65%、信用评级低于AA+级的地方政府融资机构所提出的债券发行申请的审查。根据这项通知,国家发改委还将收紧对资产负债率超过75%、信用评级在AA+以下的企业的债券发行审核。
然而,尽管中国的企业债务规模已经达到了全球第一,但是中国债券市场并不成熟,无论是在发行层面、交易层面,还是在监管层面都存在很多的缺陷,与美国等发达市场相比,更是相去甚远。“中国债券市场的不成熟及不完善的状态其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企业债违约的风险。反过来说,如果中国债券市场的建设及发展能日趋完善,也就会有助于遏制债市的风险。”上述外资银行分析人士表示。
该分析人士进而表示:“其实,就市场经济自身的规律而言,水满则溢,会有自我调节机制。当市场的需求方出现质疑导致需求下降之时,企业发债的成本就会不断地上升,那么企业的发债量也就会出现下滑。”
林州重机日前公告,因融资成本较高,公司将终止7.5亿元公司债的发行。5月7日,巨轮股份也决定终止发行6.6亿元的公司债。从今年年初至今,已有19家公司停止发行公司债,共计涉及资金145.95亿元,而去年同期宣布停止发行公司债的仅有12家。数据显示,这19家停发公司债的上市公司中,有12家未在中国证监会核准发行之日起的6个月内完成债券发行,批复到期失效;有4家公司虽未到期,也宣布终止发行公司债;有2家公司是撤回申请;另外,华映科技属中止发行。
“目前,企业发债的票面利率的平均水平已经达到8%左右,这样的利率水平已经是很多企业不能负担的。尤其,企业在发债之时,除了要考虑利率水平,还有很多隐性成本需要支出,如支付给保荐机构、承销商等一系列费用。所以,很多计划发债企业最后都放弃了发债。”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在奚君羊看来,中国债券市场的审批模式和监管模式存在很大的问题,进而在企业发行债券之初的源头上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