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收益被偷偷瓜分 银行理财不愿说的手续费
摘 要:大多数产品在公布年化收益率时,已经扣除掉所有费用。即产品预期收益率=理财计划预期投资收益率 —(理财产品销售手续费、托管费等费用),从这个公式可以看出,费率越高,银行从投资者收益蛋糕切走比例越大,银行理财产品的实际收益率与收取的手续费高低存在直接关系。
是银行自己。
剥皮术修炼 第四层:管理费
管理费是支付给理财管理人员和相关部门的费用,收费比例为0.3%—1.5%不等。这个收费项目的设置是合理的,毕竟银行配置专家替客户理财,要收费的。至于收费比例的大小要结合理财产品的类型而定,如果理财产品是被动型的,收费比例应该低一些;如果理财产品是主动投资型的,需要频繁操作,收费比例可以高些。
剥皮术修炼 第五层:认购费、申购费和赎回费
通俗地说,这三项费用就是买卖理财产品的手续费。各银行收费比例差异很大。
理财客户不反对银行正常收费,但银行得履行告知义务。现状是理财产品收费项目五花八门、乱、不透明。有些收费项目比例很高,有些比例低,即使总收费不变,银行拿收费比例低的项目作为卖点,忽悠客户。客户要懂得羊毛出在羊身上,别侥幸。银行声称理财产品的期望收益率是已经扣完费用的净收益,让客户只关心这个收益率,对之前的收费不要深究了,这是在误导客户。理财产品的投资收益有时超过预期,超出预期的部分全归银行。正常程序是收费透明、提前确定,客户自己承受风险,享受收益;而银行反过来了,为了留住客户,尽量争取事先确定的预期收益,一旦获得额外收益,临时调整几个收费项目,自享超额收益。当客户拿到预期收益而感谢银行讲信用的时候,记住,你虽然获得了银行说过的5%的收益率,但你拥有所有权的资金获取的收益,本来有可能是6%、7% …
银行的剥皮术不停留在收费项目、比例上,还达到了更高境界。利用货币的时间价值,银行剥夺客户收益的手段更隐蔽。
剥皮术修炼 第六层:购买时间并非起息时间
银行理财产品都有一定额度,当客户购买成功,为自己抢到额度沾沾自喜的时候,要明白,你的资金是进去了,但是起息时间要在几天之后。这对收益率有很大影响,我们举例粗算一下,假设理财产品期限为60天,起息时间在购买之后4天,4÷60=6.67%,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折扣,如果银行宣称这款理财产品的年化收益率是5%,考虑到资金被实际占用的天数大于实际计息天数,客户实际得到的年化收益率是4.5%左右。而实际上银行还发行很多30天左右的理财产品,考虑到时间问题,这些短期限的理财产品的实际年化收益率与银行宣传的大相径庭。
剥皮术修炼 第七层:到期时间并非到账时间
如果你在银行柜台办理赎回业务的时候,既要夸奖柜员办理业务的速度,也要记得资金的实际到账时间要晚2-5天,考虑到资金的时间价值,银行说的年化收益率又要进一步打折扣。
投资贴士:城商行产品收益高、零费率
大多产品都会在说明书上写明产品的资产组合投资收益率(净收益率)和预期年化收益率,预期年化收益率其实就是净收益扣除了相关成本之后的收益。不过,有些商业银行的收费只写成“固定费用”,即托管费、销售服务费。有些成本如交易费,信托费却没有写明,也可能导致同等收益率的产品,最终实际收益有差别。小编建议投资者们,购买理财产品时还是要认真比较产品说明书,才不至于被隐藏的成本吞噬了收益。大银行理财产品费率收取差异较大,近期发行的产品委托期区间均为3—6个月,不同银行同类投资标的(债券,利率,其他)产品收费率差别达到1.50%左右。也就是说,如果你各买50000元理财产品,委托期都为90天,最终费率相差184元。费率不超过0.1%的银行分别为:江苏银行、南京银行、渤海银行、杭州银行、苏州银行、交通银行,而这些产品的预期年化收益率达到或超过5.60%。
- 理财产品收益回归“正轨” 步入“小4”时代(2014-07-16)
- 人民币理财品平均预期收益率5.26%(2014-07-15)
- 约定收益的券商A份额 18个月11%年化收益(2014-07-14)
- 余额宝不敌百亿货基 7月收益倒数第四(2014-07-11)
- 手有余钱 投资收益与房贷利率持平不该提前还贷(2014-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