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网销理财保险遭遇集体“下架” 中小型险企压力大

http://www.e23.cn2014-09-10理财周报

    摘  要:今年以来,网销理财型保险产品以较高的收益率在互联网领域“收货颇丰”。然而,近日一轮理财型产品的“下架潮”正在众多保险公司的官网与淘宝网店中轮番上演。

  “网销保险过分强调互联网思维,依靠高收益率冲保费,大规模下架之后网销保险可能会是另一番景象。”

  今年以来,网销理财型保险产品以较高的收益率在互联网领域“收货颇丰”。然而,近日一轮理财型产品的“下架潮”正在众多保险公司的官网与淘宝网店中轮番上演。8月26日晚间,珠江人寿发布公告,“为了更好的服务广大客户,8月26日晚21:00起,我们的服务系统将进行更新升级作业。”据了解,“升级”期间,珠江人寿官网以及天猫旗舰店中均无法购买任何保险产品。与珠江人寿出现类似状况的还有国华[3.39%]人寿和弘康人寿,截至发稿前,在超过一周的时间内,三家寿险公司的“系统升级”均未完成。进入9月份,更多的保险公司开始纷纷下架网销保险理财产品。记者调查发现,包括泰康人寿、阳光保险、长城人寿在内的多家寿险公司的官网以及天猫旗舰店中也已难觅理财型产品的踪影。一位保险行业人士向理财周报记者表示,“之前,各险企之间已经有在传监管层要在网销业务这一部分加大监管力度,市场其实早有预期。理财型产品要保证7%的收益率,还要支付给平台一定的费用,保费上规模是很快,但其中风险太大,监管收紧是迟早的事。”

  网销理财保险遇阻

网销理财保险成为这次下架风潮的“主角”。根据此前媒体的统计数据显示,除昆仑健康、东吴人寿、前海人寿、利安、吉祥五家保险公司网站有在售理财型保险产品外,其它保险公司网站上的理财型产品,基本处于尚未推出或无法购买状态。“这次下架的主要是短期万能险产品,因为保监会近期对一些保险公司的销售行为进行了梳理,发现部分保险公司存在违规销售,过分夸大收益率,未履行风险提示义务的情况,因而进行了一些整顿。但大部分保险公司是自行对产品进行调整的。”一位消息人士向记者介绍。据了解,已暂停全部网销业务的国华人寿、珠江人寿、弘康人寿三家保险公司,在2014年上半年均通过网销渠道获得了较高的保费收入。在上半年网销保险保费规模排名中,三家公司分列第一、第三和第九位,保费规模分别为16亿、9亿与3亿,网销占比分别为15.22%、21.83%与12.84%。对于网销业务暂停问题,三家保险公司的客服人员基本给出了相同的答案:“由于系统更新和维护不能进行投保,而老客户的理赔、退保等业务不受影响。”此前,珠江人寿与国华人寿已通过理财型产品在网销领域“小有名气”。2014年2月,珠江人寿推出“汇赢1号”的元宵节特供版产品,在2月14日-16日公开发售,2分多钟的时间里该款限额3.8亿的保险理财产品就宣告售罄,堪称国内销售速度最快的保险理财产品之一。而国华人寿在去年的“双十一”期间,同样创造了“10分钟销售破亿”的记录。其中一款理财产品更创造了4.6亿元的单品记录。今年3月份,国华人寿再度与阿里巴巴联手推出“娱乐宝”,赚足市场眼球。同样“中枪”的还有弘康人寿。目前,在弘康人寿官网上仍然可以看到弘康零极限B款、弘康慧理财两全保险两款产品,分别为万能险和投连险,收益率为4.85%和6%,但均已无法购买。此前在醒目位置挂出的收益率为7%的“理财日”系列产品已经下架。对于“监管层叫停弘康人寿网销业务”的问题,弘康人寿相关人士则持否定态度:“弘康人寿暂停网销业务属于正常的系统维护和升级,公司的“我的账户”功能正在公测期,因而不能投保。每月18日、28日为公司的时间节点,一般会有新产品和业务推出,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和监管层并无关系。”但超过一星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作者:胡凌凯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