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中国平安:与“希望”同行的二十年

http://www.e23.cn2014-10-13舜网

    摘  要:二十年前,当他第一次站在这里,淮河洪祸留下的满目疮痍仍在,处处是超出想象力的悲哀,在顺河平安希望小学的前身——董滩小学旧址上,“只剩下没有倒坍的几堵墙和孤零零的一个张校长。”

全国已建成18355所希望小学。

  让平安人自豪的是,在全国18000多所希望小学中,有111所是中国平安援建的。仅在梦想开始的安徽,中国平安就援建了9所希望小学,遍布六安、淮南、阜阳各地市。

  从1到111,二十年的数字增长见证了平安的坚守,但这远不是平安“希望”的全部。

  “喜娃寄来作文了”、“喜娃参加讲故事比赛了”、“喜娃考上重点中学了”……有那么几年,凡是关于喜娃的消息,都会让诸多平安员工兴奋不已。

  喜娃曾经是陕北延安黄土高坡上的一个穷孩子。当年,中国平安员工赴陕西延安梁村乡平安希望小学考察时发现了她,父亲早逝、母亲改嫁的她和姐姐住在窑洞里,仅有的一口小木箱和一张已看不清颜色的老木桌是她们的全部家当。

  被这一幕打动了的平安人自发成立了“喜娃基金”,开始了对她近十年的接力帮扶。现在,让大家欣慰的是,喜娃已经大学毕业,成了延安一家公司的会计。

  这样的故事,如果细心统计,平安或许能够讲出很多,但事实上,二十年下来,平安能够讲出的却很少很少。

  1993年丁当在安徽农村收集到的1000多个贫困儿童的资料传回总部后,一对一的捐款、捐物帮扶就开始了,但这1000多个孩子现在何处,平安人却并不知道。

  “我们不愿意刻意去跟踪他们的未来,毕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希望让别人知道自己曾经是贫穷的、被帮扶过的。”丁当说,真正的慈善是不计回报的。

  不计回报,却也能常常感受到意外的欣慰。有一次,中国平安集团品牌总监盛瑞生应邀参加团中央组织的“希望工程”纪念大会,碰到两个清华大学学生,正是从北川平安希望小学毕业的。

  “我们学校走出去的重点大学的学生已经有好几十个了。”顺河平安希望小学校长张军说,而这一切,自然离不开平安的帮助。

  公益进化论

  平安人寿安徽分公司的孙长书“最近一直很兴奋”,因为报名参加平安希望小学支教被选上了。

  2014年的九月初,他和其他五位志愿者一起,来到顺河平安希望小学,成了孩子们的临时老师。

  对于这位淮南小伙而言,这种经历别有一番意义——因为自己就是曾被希望工程资助过的毕业生。

  平安希望小学支教是中国平安于2007年以来推出的一项新计划。截至2013年年底,累计已有2701名志愿者参与到这项公益活动中,志愿服务时间累计达19万余小时。

  二十年来,中国平安对希望小学的帮扶,不仅仅是校舍建设,还援建了希望图书馆、爱心厨房、梦想中心多媒体教室等配套项目,每年平安的对口机构还会向希望小学捐赠教辅材料、课外图书、电脑设备等。

  然而,随着“希望工程”的逐步推进和中国贫困地区教学硬件的改善,单纯的硬件帮扶虽仍有必要,但已不能满足这些地区出现的崭新需求。

  对于软件的关注、对于学生个体心灵与成长的关注,成为不仅是平安希望小学甚至是整个希望工程新的关注焦点所在。

  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秘书长王旭东说,“希望工程”初期,捐款捐物的1.0版本是不得不为,现在,更强调关注孩子个体的公益2.0亦是不得不为。他告诉笔者,中国希望工程正在由1.0时代向2.0时代进化。

以顺河平安希望小学为例,目前,学校的硬件设施已经一应俱全,但全校300多名学生中,有270名留守儿童,“一开家长会,来的都是爷爷奶奶。”这种情况下,更关注孩子心灵健康的心理辅导就尤为必要。但全校只有13个老师,且多为主课老师,专门的音乐、美术、体育老师匮乏,更遑论能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