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央行放水新常态:宁愿“挤牙膏”也不“猛开闸”

http://www.e23.cn2014-10-23东方网

    摘  要:2013年6月中国的“钱荒”犹在眼前:资金短缺,利率暴涨,市场动荡,人心惶惶。资金好比水,货币市场就是一个大水池,央行控制着水量。“钱荒”之际,水位大减,池鱼遭殃,SLF(Standing Lending Facility,常备借贷便利)首次出场,为货币市场注入甘霖。

央行连本带息交还这笔资金。无论是SLF,还是PSL(抵押补充贷款),都是央行释放基础货币的工具,与直接降低存款准备金比率不同。因此,上述央行人士建议,从央行资产负债经营角度看,还是向商业银行提供短期借款更合适。

  但央行做的不是买卖,目的不是盈利,政策着眼点是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有4个,物价稳定、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上述央行人士坦言,由于物价已经连创56个月新低,当前央行着急的是如何刺激经济增长,实现充分就业。

  货币政策传导卡壳

  事实上,从央行发布的数据看,今年前三季度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拿到的钱并不少。

  2014年前三季度的社会融资规模为12.84万亿元,为历史同期次高水平,央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认为,今年前三季度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是比较大的。

  同时社会融资规模结构的变化,也体现了监管意图和改革方向。实体经济从金融体系获得的表外融资包括委托贷款、信托贷款和未贴现的银行承兑汇票。

  但连续31个月下降的PPI和贷款结构中一般性贷款增长乏力等因素,显示出实体经济有效需求依然不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表明经济中依然存在影响供求平衡的结构性问题。

  一个相悖的现实是,市场流动性充裕,而资金价格却在节节攀升,昭示实体经济融资成本日趋高企。

  海通证券分析师姜超今年7月撰写的研究报告以PSL为例,“由于现实中,银行融资端成本下降在向贷款端传导中会产生流失,根据估算,假设PSL带来的融资成本下降,传导至金融机构平均贷款利率下降的比例为50%和80%,则企业的利息成本分别节约9.4%和17.7%,仍相对偏低。”

  “贷款太难了。”王文武,河北省涿州市一家小型轴承加工厂的厂主介绍,如果是新增贷款客户,银行现在除要有足够抵押物之外,还要求企业开设唯一对公账户,企业所有结算交割都要在一家银行完成。

  而对于像王文武这样想要“还旧借新”的企业来说,“旧贷款到期未还上,想要再借新的出来,难上加难。”王文武坦言,这也是现在很多利用“过桥资金”的企业纷纷倒闭的原因。

  此情况下银行的苦衷是,对借款人风险识别和防控过于依赖第三方担保。截至2014年第一季度,不良贷款余额连续10个季度上升,不良率也已突破1%。随着经济增速的放缓和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化,商业银行信贷资产质量将面临严峻的挑战。

  银监会数据显示,上半年,银行业金融机构不良贷款余额增长1023亿元,已经超过2013年全年的水平。其中,二季度不良贷款单季增幅为483亿元,虽然略低于一季度的540亿元,但仍处于近年来高位。随着不良贷款余额的较快增长,不良贷款率也升至1.08%的水平,较2013年末增长0.08个百分点。

  工商银行首席风险官魏国雄就曾撰文指出,现在每年有10万亿元的新增融资投放,加上几十万亿元存量贷款到期后的重新发放,对后续的信贷风险管理、防控大面积金融风险将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银行要学会善于选择、善于放弃,避免非理性的信贷增长。

  银行的这种“觉醒”自然带来了行为上的变化——惜贷。“经济下行周期里,银行风险偏好显弱,金融机构宁愿将资金放在银行间市场获取无风险收益。”招商证券研究发展中心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道出了其中的道理,银行间的宽松不能传导到实体经济,银行对房地产价格等实体经济中的风险担忧而惜贷是重要原因。

  这的确是个难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出了问题。

可能的解决方案诸如,改善企业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