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姻”*ST天龙未果 杨丽萍公司“起舞”新三板
摘 要:千呼万唤始出来,与*ST天龙联姻泡汤之后,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杨丽萍文化)在众多粉丝和投资者的期盼中,于昨日晚间抛出了公司登陆新三板的公开转让说明书。

千呼万唤始出来,与*ST天龙联姻泡汤之后,云南杨丽萍文化传播股份有限公司 (以下简称杨丽萍文化)在众多粉丝和投资者的期盼中,于昨日晚间抛出了公司登陆新三板的公开转让说明书。
在揭开其神秘面纱的同时,《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该公司业绩呈季节性波动,如杨丽萍文化今年上半年净利润仅144.6万元,而其去年全年的净利润为1340.71万元。
员工近8成是演职人员/
资料显示,杨丽萍文化成立于2011年2月18日,注册资本300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杨丽萍,同时杨丽萍也是公司的董事长,杨丽萍文化的主办券商为中信建投。据悉,杨丽萍文化主要业务为从事具有云南少数民族特色的大型歌舞集、舞剧的创排及演出,同时从事剧目创编、形象代言等衍生业务。公司演出的主要剧目有 《云南映象》、《孔雀》、《云南的响声》等。
据介绍,《云南映象》主要是在云南艺术剧院定点演出,每年演出300场以上,单场能容纳960人观看,全年观看人数超过10万人。而杨丽萍文化计划在2014年完成《2014版云南映象》更新创作后进行全国巡演。《孔雀》主要是在全国三十多个大城市进行巡演,自2012年8月《孔雀》开展全国巡演至2014年6月30日,已演出179场。杨丽萍文化计划在2014年推进《孔雀》的海外巡演,目前已先后在中国香港和日本完成巡演。至于《云南的响声》,近两年由于受到演出场地数量的限制,2011年起暂时停演。截至2014年年中,杨丽萍文化共拥有165位员工,其中演职人员129位,占比近8成。
竞争对手方面,杨丽萍文化主要面对昆明、大理、丽江、西双版纳地区的各大民族特色大型原生态演出的挑战,包括丽江的《丽江印象》、昆明的《中国吉鑫宴舞》、大理的《希夷之大理》等。
上半年仅实现144万净利/
公开数据显示,杨丽萍文化2012年、2013年和2014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15.19万元、5044.15万元和1328.43万元,净利润分别为893.7万元、1340.71万元和144.6万元,毛利率分别为43.1%、44.05%和36.21%。杨丽萍文化2014年上半年的业绩数据,较之前显得落差巨大。对此,杨丽萍文化解释称,剧目演出收入存在季节性波动特征,由于旅游淡旺季、演出市场整体情况的变化、巡演计划安排等原因的影响,使得公司剧目演出上半年的营业收入会明显低于下半年。同时,公司剧目演出的营业成本通常在一年的期限内按月定期支付。不均衡的营业收入和相对均衡的营业成本使得公司剧目演出业务下半年的业绩通常好于上半年,业绩季节性波动特征较为明显。未来,杨丽萍文化表示将分别在大理、丽江、西双版纳等地创编定点演出剧目,并创编多个适合全国巡演的演出剧目,从而增加公司演出剧目数量。
此外,《每日经济新闻》记者注意到,目前杨丽萍文化的主要剧目均由杨丽萍主导创作和编排,演出团队也以杨丽萍为核心。该公司也表示自己的主要剧目能够在演艺行业的营销竞争中取得优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杨丽萍的个人表演和艺术创作能力,由杨丽萍领衔或参与主演的剧目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但与此同时,过于依赖杨丽萍也可能对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一定不利影响。
对此,杨丽萍文化表示,目前杨丽萍的角色已经培养了多级别多年龄段的候补演员,例如杨伍、线小团等。与此同时,也逐步打造了一个国内一流的创作团队,长期合作的成员包括国家一级编导高成名、念云华等(长期合作的外聘编导老师);编导杨伍、陈谢维等(公司内部培养);国家一级舞美设计师孙天卫、林安康、王璞等;视觉大师叶锦添,著名作曲家三宝、万里、著名音乐人萨顶顶,著名词作家蒋明
- 半数挂牌公司中报业绩增长 新三板“土豪”拟10转30(2014-09-01)
- 新三板总市值近三千亿元(2014-08-31)
- 新三板做市新玩法:成交靠券商 涨跌无限制(2014-08-26)
- 新三板渐成上市公司并购选秀场 跨市场并购刚开始(2014-08-15)
- 新三板做市业务16日第三次全网测试 23日或测试通关(20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