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健康险税收优惠将近 险企快马加鞭大健康产业
摘 要:在国家推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大背景下,支持政策的出台被认为是近在咫尺的事,不少险企预见到政策红利释放的机会,他们已经加紧布局健康险业务以及健康产业的步伐。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否加入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抢”在前面。
政策春风吹进门,国内险企抖精神。
7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
8月13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保险服务业的若干意见》。
8月2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
11月17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若干意见》。
在国家推动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大背景下,支持政策的出台被认为是近在咫尺的事,不少险企预见到政策红利释放的机会,他们已经加紧布局健康险业务以及健康产业的步伐。对于保险公司来说,是否加入已经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抢”在前面。
互联网专属健康险的尝试
提前布局健康产业,争分夺秒,为了弥补业务短板,也为了迎接政策红利。
近日,阳光人寿推出业内首款互联网重疾险“健康随心保”,产品除了契合互联网平台透明化、定制化的特征外,还有一大看点即其业务属性。准确地说,这不只是一款健康险,更是一个布局健康产业的序幕。
阳光人寿副总裁兼总精算师陈兵介绍道,由于这款“健康随心保”是互联网平台专属产品,因而在特性上也与互联网尽量契合。比如,为了做到透明化,产品页面公布精算报告,这为业内首次;而融入了互联网思维后,产品保费也实现了最大程度让利,定价环节不含任何费用;此外,定制化、用保额递增的方式降低逆选择风险、仅设3条免责条款等设计,也都能够提升客户从投保到理赔的体验。
事实上,阳光人寿并非试水互联网健康险的第一人,去年年底就已经出现寿险公司探索互联网平台健康险的案例。泰康人寿针对淘宝卖家推出提供癌症、身故保障及误工津贴保障的“乐业保”,之后又推出针对淘宝买家群体的“关爱宝”,以件均低(200元/人/年)、门槛低(无需体检)的特点,围绕社保医疗体系的空白,推出国内首款单独面向个人开放的门急诊住院产品;今年10月,泰康人寿又携手挂号网推出“医者无忧”保障计划。
而阳光人寿推出的这一产品的特点除了适应互联网平台外,还有一大看点,即业务属性。准确地说,这不仅是一款健康险产品,更是一个开端。阳光人寿计划打造“升级全民健康保障计划”,除了已经面市的这一重大疾病保险外,未来,阳光人寿还计划针对互联网平台推出长期补偿性医疗保险、长期定额给付性津贴医疗保险、长期护理保险。而这些险种,正是目前国内保险业“短板中的短板”。
国内的人身险按大类业务可分为寿险、健康险、人身意外险,其中,可作为民众医疗健康需求重要保障的健康险仅占10%左右。《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保监会相关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国内健康险业务的保费为1123亿元,占人身险总保费的10.2%;2014年1-9月健康险保费1260亿元,尽管已超去年全年规模,但占人身险保费的比例也仅为11.9%。
健康保险可进一步细分为疾病保险、医疗保险、护理保险、失能收入损失保险,以及相关的医疗意外保险、医疗责任保险等,而阳光人寿计划推出的长期医疗保险和长期护理保险等,正是国内健康保险中的“稀缺军”,也是最符合市场需求的保险产品。
事实上,继车险、理财险、意外险等保险产品之后,以重疾险为代表的健康保险也越来越多地在网络平台亮相,不过,由于长期健康保险更为复杂,精算不透明、难比较,保险公司保护线下渠道等原因,其在互联网上的保费相较传统渠道不具有优势,真正的互联网健康险数量也寥寥。
阳光人寿总裁费一飞对《证券日报》(保险版官微:证券日报微保险)记者表示,阳光
- 国家“未富先老” 商业健康险咋参与保障(2014-10-13)
- 商业健康险有望全方位参与医改 高端医疗被看好(2014-06-04)
- 朝阳行业遭遇盈利难题 商业健康险呼唤顶层设计(2013-11-20)
- 养老险业期待税收优惠(2014-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