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I逆预期回落致降准呼声再起 明年通胀目标或下调
摘 要:对于宏观经济指标的预测,如果不考虑存在虚假贸易可能的进出口数据,市场预测与实际完全相反的情况今年共出现两次:一次是10月的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调头向下,宣告四季度经济增长势头趋弱;另一次就是10日公布的11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样调头向下,且同比仅增长1.4%,创下2009年12月以来60个月新低。
性不大。
但是这并不会改变CPI在明年将继续保持低位这一态势。唐建伟表示,在经济增速运行缓中趋稳的背景下,有效需求不足对物价的推升力度有限。近期央行调降基准利率的目的在于降低实体经济融资成本,短期内货币供给不会显著上升,物价不具备流动性推升的压力。未来CPI同比增速下行的压力仍存,预计2014年CPI涨幅在2%左右,明年上半年CPI同比仍有继续下行的可能。
边玉鹏认为,由于2014年CPI基数相对较高,加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低拖累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一时难以转正,尽管货币政策已然转向宽松,但预计2015年一季度CPI同比上涨幅度恐难乐观。整体走势预计将呈稳中走高,超2%依然有难度。考虑到机构对于国际原油预期悲观,预计2015年工业企业盈利恐持续萎缩,这将在较大程度上影响消费,导致2015年上半年CPI维持在2%附近,很难突破3%。
物价持续保持在低位,导致明年通货膨胀目标下调概率加大。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11月CPI与PPI的水平基本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物价水平温和的现实。今年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仅2.1%,结合四季度的物价走势,预计全年CPI涨幅在2%左右。由于目前的经济走势会延续,货币政策也有望保持稳定。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处于低位,石油价格持续性走低,预计2015年物价可能会比2014年有所回升,但仍维持低位运行态势。由此判断,2015年的物价目标可以定得再低些。
“在过去的10年,中国官方CPI目标主要是3%、3.5%和4%三种,只有2008年是例外。而CPI目标的调整与前一年CPI是否达标有关。2014年CPI目标为3.5%,实际CPI仅为2%左右,我们预测2015年CPI目标大概率会下调至3%。”海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姜超说。
注 意 PPI下降不说明经济回落
值得注意的是,CPI于11月下行并不应该被解读为经济进一步走弱,市场呼唤货币政策放松也不是为了解决短期问题。实际上,随着近期决策层推出一系列稳增长举措,经济大概率于年末趋稳。PPI环比负增长通常被当作经济下行的证据,对此,苏剑持有异议。他表示:“这一轮工业领域通缩是油价下跌引起的,是良性的通缩,跟需求萎缩造成的通缩不一样,不应该按过往经验解读,也不需要过度担忧。”
经济近期开始趋稳的一个有力证据是用电量的企稳。统计快报显示,11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3.1%,与10月持平。某电力行业权威人士称:“这远远超出了我们之前预想的2%左右,说明11月的经济情况和10月差不多,至少没有继续往下走。”该人士还透露:“从全口径发电数据来看,12月前3天发电量同比增长3.8%,比11月有明显好转,毕竟天气开始变冷,而且一些因APEC会议停工的企业也重新开工。”据《经济参考报》记者了解,11月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0.4%,相比上月回落1.5个百分点。
外贸吞吐量也在反映相同的事实。据交通运输部快报统计,11月我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5173万吨,同比增长5.9%,增速较10月份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沿海港口完成64220万吨,增长6.0%;内河港口完成30953万吨,增长5.7%。
1月至11月累计投资虽然尚未公布,但从预测来看,增速降幅有望明显收窄。方正证券预计,受制造业投资短期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影响,1月至11月累计投资需求会进一步小幅下降。不过房地产投资已经受益于销售改善,投资增速可能在近期出现阶段性企稳。从短期来看,这有助于经济企稳。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张立群称,10月累计投资增速降幅明显收窄,稳增长各项政策效果日益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