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市思维回归 机构狂买跌停券商股
摘 要:自监管层严查两融业务的消息传出后,前期引领大盘上涨的券商股就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走势,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即便在如此猛烈的下跌中,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仍然选择继续买入相关股票。业内专家表示,火爆的股市行情让券商股大为受益,虽然短期受政策传闻出现波动,但只要牛市依旧长期来看相关公司的业绩和利好就会层出不穷。
自监管层严查两融业务的消息传出后,前期引领大盘上涨的券商股就出现了明显的下跌走势,但与以往不同的是,即便在如此猛烈的下跌中,以基金为首的机构投资者仍然选择继续买入相关股票。业内专家表示,火爆的股市行情让券商股大为受益,虽然短期受政策传闻出现波动,但只要牛市依旧长期来看相关公司的业绩和利好就会层出不穷。
短线获利盘借券商股利空出逃
最近几个月,大盘的火爆上涨给投资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就在沪指刚刚突破3000点后,证监会将核查券商两融杠杆的消息却犹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领头羊”——券商股的头上。在短期获利盘丰厚的叠加影响下,11日两市大部分券商股出现下跌,临近尾盘更是走出跳水走势。截至收盘,中信证券跌幅达9%以上,海通证券、方正证券、西部证券跌停,券商板块整体平均跌幅超过6%,其他权重股以及金融股也多数下跌。
市场人士表示,“两融”业务让券商赚得盆满钵满,如果这方面业务有所收缩或放缓节奏,自然会被市场理解成利空,加之本轮行情中两融业务投资者尤其是融资客一直是有力推手之一,因此上述消息迅速影响到整个市场情绪。另外,券商股近期也是超涨明显,且其中有许多短线追涨盘,所以一旦股价停止上攻,投资者兑现欲望会比较强。
根据媒体对几家券商营业机构的调查,目前多数表示“没有接到检查通知”,并称“营业部已经自觉降杠杆,比如将某些证券,特别是涨幅过大的标的融资比例从0.5下调到0.4”。业内人士认为融资杠杆过大通常会出现在一些资金比较雄厚的大券商身上,小券商资金不足,无法放大杠杆。
某券商的投资顾问表示,证监会检查的事情并没有传言那么严重,当然可能有一些违规的券商会被要求整改,但不会有很严重问题。至于券商股的下跌,应该是获利盘过大引起,涨了一倍之后,跌个20%是很正常的调整。
中国经济网记者了解到,大多数机构投资者都是持这种牛市思维的观点,认为在未来牛市的行情下,大型优质券商是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瑞银证券就预计全年券商的业绩增速约100%,同时认为尽管近期经营环境显著好转,但部分中小券商的盈利增速可能难以支撑目前非常高的估值。目前位置“看好低估值的大型券商”。中信证券邵子钦则表示,券商股“短期回调创造买入机会”,在全社会流动性相对充裕的大背景下,资本市场的改革和直接融资的崛起,将重新分配金融行业的利益格局。
机构坚定看好券商股 跌停板猛抢筹
根据媒体报道,尽管在11日的大跌中多只券商股出现资金出逃,但同时也有机构在勇猛买入。
从当天龙虎榜净卖出金额看,国海证券、国元证券和海通证券分别位居卖出第一、第三和第四名,净卖出金额分别为6.51亿元、2.42亿元和1.82亿元。以国海证券为例,国海证券梧州西江路营业部狂甩3.46亿元筹码,但同时,两家机构席位也逆势买入3.73亿元,另有招商证券南宁金湖路营业部等3家席位联手购入近6000万元。
来自沪深交易所的公开交易信息,跌停价收盘的海通证券最被机构看好,分别被两家机构专用席位买入了近2.28亿元和2.01亿元;中信证券则被一家机构专用席位买入了1.89亿元。另外,同样披露交易公开信息的广发证券、东北证券也分别受到机构专用席位的增持。
据记者了解,在本轮行情中,大型基金公司的经理持有券商、保险等蓝筹股的比例并不多,反而是那些中小券商的基金经理极度看好相关股票。深圳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基金经理称“自己是船小好掉头”。据其介绍,他
- 牛市风口减持 券商板块大爆发股东忙套现(2014-12-10)
- A股时隔15年再现“5.19”行情 分析称牛市刚开始(2014-12-09)
- 白话股市:牛市低估值台风 A股要给中石油解套?(2014-12-08)
- 牛市来啦 不炒股的小白们怎么发财(2014-12-05)
- 沪指十年八个疯牛市 暴涨之后都咋走?(2014-1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