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http://www.e23.cn2015-01-07北京晨报

    摘  要:利用掌握的未公开消息悄悄建仓,提前埋伏,总能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老鼠仓”交易。日前,中国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这些硕鼠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比如华夏基金、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

  利用掌握的未公开消息悄悄建仓,提前埋伏,总能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老鼠仓”交易。日前,中国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这些硕鼠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比如华夏基金、中国平安、中国人寿等。

  “老鼠仓”如何造就暴富神话?

  2014年的证券市场可谓风云变幻,上半年股市还是萎靡不振,临近年终却突然大涨,这让很多买股票的人赚了钱,也让那些主要投资股票的基金全年收益增加了不少。

  与此同时,一些基金经理也是蠢蠢欲动,利用自己掌握的未公开消息悄悄建仓、提前埋伏,总能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获取高额利润,这就是俗称的“老鼠仓”交易。

  日前,中国证监会正式公布了已经查处的41处股市硕鼠,其中涉案交易金额累计10亿元以上的有7件,非法获利金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有13件。

  罗泽萍、刘振华、蒋征、陈绍胜、牟永宁、程岽、黄春丽、张敦勇、张治民、陈全伟、邓瑞祥、张颢等39名涉案人员被依法移送公安机关,钱钧、苏竞受到刑事处罚,这些硕鼠们建立“老鼠仓”期间的原工作单位包括华夏基金公司、海富通基金公司、平安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中国人寿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等20家金融机构,其中不乏行业内的翘楚和鼎鼎大名者。

  被查处“老鼠仓”七宗“最”

  有股市就有“老鼠仓”,被监管部门挖出的“老鼠仓”硕鼠形形色色,在众多的“老鼠仓”交易当中,到底哪些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哪些代表性最强?下面我们就来梳理一下,被监管部门查处的“老鼠仓”之最。

  ①国内首例“老鼠仓”

  涉案人:上投摩根基金公司(微博)唐建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2006年3月,唐建利用担任上投摩根研究员兼阿尔法基金经理助理之便,通过“老鼠仓”交易,非法获利约153万元。

  处理结果:2008年4月,证监会取消了他基金从业资格,没收违法所得并罚款50万元,还对唐建实施终身市场禁入。

  ②“老鼠仓”获刑第一案

  涉案人:长城基金(财苑)公司韩刚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韩刚从2009年1月起担任长城基金久富证券投资基金经理,与妻子共同操作账户谋取私利,共涉及15只股票。

  处理结果:2011年5月,韩刚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没收其违法所得并处罚金31万元。

  ③最悲剧“老鼠仓”

  涉案人: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微博)公司黄林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2007年3月至2009年4月期间,黄林担任国海富兰克林中国收益基金的基金经理,操作宁波华翔等8只股票,但最终亏损5.4万元。

  处理结果:最终,黄林被取消基金从业资格,并罚款30万元。利用“老鼠仓”交易,亏钱还遭处罚,黄林是第一人。

  ④最有名的“硕鼠”

  涉案人: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李旭利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基金业内曾流传“北有王亚伟、南有李旭利”的说法,而李旭利被查,从2009年2月到2009年5月,利用职务之便,“老鼠仓”非法获利1000多万元。

  处理结果:2012年6月,上海市一中院一审判处李旭利有期徒刑四年,并处罚金1800万元,追缴违法所得。

  ⑤家人连带获刑第一案

  涉案人:交银稳健基金公司郑拓

  证监会挖出41起老鼠仓案 大多来自知名金融机构

案情回放:2009年3月至7月,郑拓与家人借用关系人名下的账户,先于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