诈骗高手如何画出亿元集资“大饼”
摘 要:近期,河南省中宏昌盛非法集资案件引发各方关注。经查,案件不仅涉及河南周边陕西、山东、安徽等五省市1.5万人,而且涉案金额超过16亿元。中宏昌盛投资控股集团董事长廉金枝被警方控制。
儿的,全部都被骗得光光的,太惨了。”刘师傅说。
虽然悔不当初,但刘师傅说:“当时典当行许诺给我的利息是二分半,600多万元投资每个月光利息就十几万元。这么高的利息,我咋能不存?”
说起投资经历,西安的一位退休干部邵先生表示,通过熟人介绍,先后6次在陕西鑫鼎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投资了75万元,投资时间从半年到一年不等。“这家公司承诺年收益14.4%以上,头三个月支付了我三万多元的利息,后来老板突然就失联了,办公室也人去楼空”。
邵先生说,在这家公司投资共有72个人,一半以上都是老人,涉及资金1000多万元,他是投资最多的,“30万可以换个心脏,30万可以换个肾脏,75万相当于让我死了两次”。
《经济参考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集资机构和企业为骗取投资者信任花样百出。
在陕西省西安市,一起“集资办学”案件令至少4000余名受害者受到损失。其中一些受害者在投资之初,本着“小心谨慎”的原则,不仅多次实地进行考察,而且还了解过学院的资产状况,但是还是“中招”。随着学院被查封,集资诈骗者被抓,本金和高额利息终成泡影。
说起投资经历,陕北的一位受害者则表示,当时去投资公司实地看了,公司内部不仅布置的跟专业的银行一样,而且墙上到处挂着老板和名人及领导的合影,老板不仅开豪车,而且逢人就炫耀,感觉“非常有后台、有背景”,所以当时投资者都非常放心,都是几十万、几百万的往里面放钱。
还有受害者告诉记者,自己之所以会参与集资,也是看周边亲戚朋友都有投资。“我都是跟着同学参与一些项目,周围的人也基本上都是通过亲戚朋友介绍参与,因为有熟人感觉比较放心。”西安一位参与集资的王女士说。
追查坎途
因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立案的犯罪嫌疑人,长期躲藏居住外地,通讯无法联系,部分犯罪嫌疑人具有极强的反侦察意识,抓捕困难较大。资产清查和处置困难。
记者发现,“出事”的民间金融机构和企业,大都是空壳公司,用虚假的投资项目或者不具有实际价值的商品,通过鼓吹高回报的方式进行传销式运营,吸收社会资金,用“拆东墙补西墙”的方式维持运转,甚至把融到的资金用于放高利贷,资金链一旦断裂,公司法人或者负责人便立马“跑路”。
陕西省府谷县于2013年8月20日成立了化解民间融资风险和打击处置非法集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处非办)。而据处非办统计显示,从2014年3月5日到2014年10月16日,府谷县处非办共接待群众2634人次,登记的报案群众1279人,金额涉及123447.683万元。目前已立案14起,涉案犯罪嫌疑人22人,涉案金额约26.7亿余元,涉及群众2300多人。据了解,针对目前非法集资案件高发的态势,陕西神木、吴堡等许多县均设有“处非办”。
《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神木县处非办了解到,截至2014年11月15日,神木县处非办共接到非法集资报案线索279起,报案金额74.9亿元。经过一年多的努力,现已追回现金6.23亿元,冻结银行账户余额2060.66万元,累计追缴的涉案财物总价值约17.5亿元。
基层处非办工作人员表示,现阶段非法集资案件处理难度较大。城乡居民投资渠道狭窄与中小企业融资难叠加,导致非法集资根除难。一些投资者存在暴富心理,加上信息不对称、法律知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差,难以识别和预防非法集资。
同时,非法集资往往涉及人数众多,时间跨度长,金额大,部分集资者将集资款用于支付前
- 80后非法集资女老板头顶多个光环 涉案金额12亿(2014-11-19)
- 财富联盟涉嫌非法集资被查 牵连800余投资人(2014-10-27)
- “网络理财”变线下敛财 成“非法集资”高危区(2014-10-24)
- 我国民间金融市场规模超过5万亿 非法集资案件高发(2014-09-22)
- 六大非法集资手段要警惕 你中招了吗?(2014-0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