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足金等饰品称谓明年取消 价格或仍跟着市场走
摘 要:春节期间黄金消费火爆,而消费者熟悉的“千足金”等饰品称谓在明年将取消。春节前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GB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2016年5月4日起实施,今后即使是纯度999.0‰的金饰,也只能标注为“足金”,而不能像现在叫“千足金”了。
春节期间黄金消费火爆,而消费者熟悉的“千足金”等饰品称谓在明年将取消。春节前夕,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公布GB11887-2012《首饰贵金属纯度的规定及命名方法》第1号修改单,2016年5月4日起实施,今后即使是纯度999.0‰的金饰,也只能标注为“足金”,而不能像现在叫“千足金”了。
□变化
贵金属纯度取消“千足”
国家标准委此次公布的修改单也是GB11887自1989年制定以来第五次修改,针对四种类型的贵金属饰品的纯度做了修定,即金及其合金、铂及其合金、钯及其合金、银及其合金,今后其纯度哪怕达到999.0‰,其最高纯度也只能称为“足(金、铂、钯、银)”,其贵金属含量不低于990‰。
1989年,国标GB11887-1989《贵金属首饰纯度命名方法》制定,填补了国内首饰行业尚无相关标准的空白,也成为我国首饰行业唯一的一项强制性国家标准。此后,在2000年、2002年、2008年、2012年这一标准先后进行过4次修订。
在2000年版本国标之前,我国对黄金首饰纯度最高命名为“足金”,即金含量不低于990‰;2000年国标修订,正式新增确定含金量不低于999.0‰(下称999,其它与此类同)的首饰称为千足金。随后2008年修订版国标中,又增加了银、铂、钯等首饰的纯度范围,并修改了首饰的命名和标识方法。
饰品名称仅含四项内容
与2012年标准不同的是,此次修订标准规定:贵金属首饰命名内容只能包括纯度、材料、宝石名称和首饰品种,命名名称的前、后不得再有其他内容。如标注为:“18K金红宝石戒指”、“Pt900钻石戒指”;再比如:金含量达到999.0‰的镶嵌和田玉戒指,其规范的命名为“足金和田玉戒指”。今后若标注为“足金999和田玉戒指”、“足金和田玉戒指(Au999)”等名称,都是错误的。
记者昨天在国华商场、中国黄金蒋宅口旗舰店等走访发现,大多数消费者还是对千足金饰品情有独钟。根据此次修订单,千足金饰品称呼在市场上还将有一年多时间的存续期,即在2016年5月4日前,原GB11887相应条款和此次发布的修改单同时适用,符合原GB11887相应条款或该修改单的产品均允许销售;而过渡期结束后,不符合该修改单要求的产品,则不允许生产、销售、进口。企业要据此调整其生产、销售、进口计划。
□解读
不限制“千足”等高含量产品
“这绝不是标准水平的降低,相反恰恰体现出标准制定更契合首饰产品的性质。”全国首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标准修改只是统一了纯度命名规范,并不限制“千足”等高含量产品。其次,首饰都是强调设计、工艺的一类艺术附加值很高的产品,首饰产品应更突出它的艺术价值。
该负责人介绍,高含量的贵金属首饰硬度低,佩戴中容易变形、损坏,维护保养成本较高,容易给消费者使用造成不便。同时,为保证含量达到要求,生产过程中要尽量少用或不用焊药,从而使产品款式受到限制,这就造成材料价值压制了艺术价值。
该负责人称,过分追求贵金属的高含量,是舍本逐末,不利于消费者用首饰美化自己,也不利于企业提高品牌价值和行业长远发展。
□疑问
统一称谓是否统一价格?
标准修订并不限制企业生产“千足”甚至“万足”的饰品,不过即便生产了也只能标注“足金”,那么其售价是按足金价格还是按高含量的价格?消费者又如何获得贵金属含量的真实信息?
对此,上述
- 国际金价创新低 千足金饰价格探近五年最低点(2014-11-04)
- 周生生千足金曝纯度不足 接口处被指不是千足金(2014-06-11)
- 千足金饰每克价格日跌5元 业内提示勿盲目抄底(2014-05-29)
- 典当行下调黄金销售价格 千足金每克价为278元(2014-05-26)
- 千足金价格普涨2至5元 不同金店价格汇总差价达22元(2014-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