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央视曝光花生油掺假:致癌物超标 毒性为砒霜68倍

http://www.e23.cn2015-05-08新华网

    摘  要:食品安全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之一。有些消费者,对“包装食品”的质量安全有担心,好像没有亲眼看到食品的制作过程,就不能放心地把它吃进肚里。所以现场制作、边做边卖的销售方式十分流行。榨油的作坊就是典型代表。亲眼看着清澈的油脂流进瓶子,好像确实安全可靠。可实际呢?这么卖东西,真的更靠谱吗?

这个我们怀疑添加了棕榈油,它看起来就浑浊一些;这个就很明显了,变成了乳白色的膏状物,很明显它加入了动物油脂的成份。”

  通过仪器的检测,很快,准确结果出来了。检测结果显示,19家油作坊,居然只有3家在卖纯正花生油,其他16家都掺杂了其他油品,掺假比例高达84%。而在检测中,检测人员在那3个纯花生油样品中又有了惊人的发现:“这3个样品有2个黄曲霉毒素是超标的,超标在3到4倍之间,属于严重超标。”

  陈主任告诉记者,这次检测出来的毒素是黄曲霉素B1,这是一种毒性非常大的物质:“武侠小说当中有鹤顶红,吃一点就死掉了,黄曲霉毒素的毒性相当于鹤顶红的68倍,相当于氰化钾的10倍,它是一类致癌物,是苯并芘致癌性的4000倍。”

  接着,检测人员又在其他4个掺假的花生油样品中也发现了黄曲霉素B1超标,这样19个样品中有6个样品超标,黄曲霉素B1的不合格率超过了31%。对于这个结果,从事多年食用油检测的陈主任感到很吃惊。

  黄曲霉素B1存在于土壤、动植物、各种坚果中,容易污染花生、玉米、小麦等粮油作物,尤其是霉变的花生容易产生黄曲霉毒素。正规的花生油生产企业首先必须要对花生原料进行严格挑拣,防止使用霉变的花生。但记者看到,在这些油作坊里,花生原料一般就堆放在墙角,榨油时,有的油作坊就把花生直接散落在地上,不经过任何挑拣就直接铲进榨油机里。在这些原料里,记者很容易就挑出来一些已经霉变的花生,甚至还有土块。

  按照国家花生油生产的强制要求,花生油出厂前必须要批批检测,尤其要检测黄曲霉毒素,而这些油作坊却没有任何产品检测环节。对于自己没有条件保证黄曲霉素不超标,这些油作坊的老板也是心知肚明。

  在调查中,记者发现这些油作坊,掺假现象严重,质量安全无法保证,卫生状况也令人担忧。正规的花生油生产企业对压榨机、过滤机等生产设备每次使用前后,都要清洗消毒,但是这些油作坊里的很多榨油设备,上面的油垢已经积累得很厚了。

  一位油作坊的老板说,这些榨油设备从买回来以后,就没有清洗过一次。当记者对这样的卫生状况表示担忧时,他却不以为然:“干净干净,100%干净,你放心。”

  在正规花生油生产企业,花生油必须要封闭储存,防止受污染变质。记者注意到,这些油作坊里的储油桶都不是封闭的,有顾客来了,就得随时打开来装油,而且使用的都是回收来的塑料瓶子,大大小小各式各样,都是敞开着口,随意堆放在一起,也不知道存放了多久。

  据了解,广东、广西两省,近年来对这些花生油作坊进行了多次日常检查和专项检查,也发现有多个批次产品不合格,不合格项目主要是腐败变质和黄曲霉素B1超标。广西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去年就特地颁发通知,明确要求这些花生油作坊必须具备黄曲霉素指标的快速检验能力,否则必须要送样检测,而且是要批批检验,并要向消费者出示检验报告。通知的要求不可谓不严,颁布了大半年,实际执行情况如何呢?一些油作坊老板说,对于黄曲霉素“我们自己不用检,现在没有这个检测机器。”

  记者调查了广西梧州20多家花生油作坊,没有一家具备黄曲霉素指标的自检能力,也没有一家能做到批批送检,而且也没有一家因此受到任何处罚。这样看来,梧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这个通知,贴在油作坊里,也不过是一纸空文。

看来,眼见也未必为实。消费者仅仅依靠自己的眼睛,显然还无法实现有效监督,解决这类问题,归根到底,还得靠法、还得依靠强大的社会监督系统。这个系统,不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