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手机预装软件背后利益链揭秘:牵涉多家上市公司

http://www.e23.cn2015-08-03中国经济网

    摘  要:时下,各品牌各款智能手机层出不穷,而其背后的预装软件市场的火爆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不到一个月,手机流量就比平时多两倍。”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买了一款HTC手机后,流量急剧上升,自己看到账单也是大吃一惊,到营业厅查问才知,原来都是预装软件“惹的祸”。

  时下,各品牌各款智能手机层出不穷,而其背后的预装软件市场的火爆正在催生一个庞大的产业链。“不到一个月,手机流量就比平时多两倍。”李先生告诉记者,在买了一款HTC手机后,流量急剧上升,自己看到账单也是大吃一惊,到营业厅查问才知,原来都是预装软件“惹的祸”。

  被装上各种软件似乎成为了新手机的常态,而这些软件悄悄在后台运行,随之而来的泄露用户隐私、消耗电费流量、强行推送信息等在严重损害用户利益的同时,亦将手机隐形软件的信息安全隐患问题推至风口浪尖。《证券日报》记者调查采访发现,目前市面上包括苹果、三星、HTC、OPPO、华为等多款手机均存在多项预装软件,而背后巨额的利益驱使让这一灰色产业链日益壮大,且长久难以取缔。更为令人震惊的是,在这条产业链里,多家上市公司也牵扯其中,例如高鸿股份、联想等。

  日前,工信部发布今年第二季度电信服务质量通告,检测发现问题应用软件超80款。可见,尽快整顿手机预装软件,已迫在眉睫。

  弊端显现问题频发

  多家上市公司中枪

  李先生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平时他手机流量用的并不多,仅是偶然上上QQ,浏览网页。而自从换了一款新手机,近一个月就发现流量费用激增。

  在得知自己的流量费大幅上升后,李先生两次致电咨询,并到营业厅仔细核查,方才获知,自己的流量使用多来自于手机本身的软件。李先生这款手机为HTC T328W,是一款运营商定制机。李先生告诉记者,当时买这款手机才不足千元,而近一个月的流量费用已花费几百元。

  “偷跑”流量这一原本不应存在的现象已成为目前手机普遍存在的问题。在此前,上海市消保委检测的10款手机中,发现“偷跑”流量非常明显,竟有多达9款手机都在开机注册入网及待机过程中都出现这一现象。

  在记者调查中,安卓、苹果iOS系统的手机都存在这样的问题,OPPO、HTC等手机问题比较严重。运营商定制机无论在预装软件的数量还是“偷跑”流量上都表现更甚。

  李先生惊奇地发现,在这些软件的设置中,自己的手机通讯录、短信都是自动默认被允许查看的。“这些消息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上传,直接导致我的泄露隐私。同时,预装软件严重占用内存,本来4个G,有1G-2 G都被软件占据,删不掉,影响手机速度。”

  业内人士认为,安卓系统近年来在手机市场的大范围应用,使其成为手机预装软件的重灾区,其行货手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预装。而大部分内置应用用户无法通过正常渠道删除或关闭,应用软件悄悄在后台运行,大量消耗用户流量,个别软件甚至窃取并上传用户隐私信息,带来信息安全隐患。

  记者发现,手机预装软件这条产业链条牵涉企业众多,多家上市公司也躺着中枪。

  此前,央视3.15晚会就曝光过大唐电信旗下的高鸿股份,称其专业为手机销售商提供“刷机”。生产的大唐神器可在手机中植入木马吸费,同时泄露用户个人隐私。不过对此,在记者采访中,高鸿股份方面并未做出正面回应。

  手机厂商整改

  “浮于表面”?

  “预装手机软件是为了抢占市场入口,这是一个尽快占领市场的捷径。” 一家手机厂商负责人与广告主身份的记者攀谈时透露:“安装的软件可以让用户、手机厂商和广告商信息互通,直接上传用户部分信息,让广告主可以实施分析用户使用习惯,针对性植入广告、推送产品。”。

手机预装在市场风行已非一时,且不断激发用户与手机厂商的矛盾,亦引起监管部门重视。日前,上海市消保委就因预装软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