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理财收益率不给力 投资者“投靠”P2P
摘 要:在“宝宝们”收益率“破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P2P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显然更具吸引力。
在“宝宝们”收益率“破4”,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破5”的背景下,年化收益率超过10%的P2P类互联网理财产品显然更具吸引力。
《证券日报》记者在查阅部分银行理财主页信息和走访银行网点后发现,银行理财产品市场较为平淡,产品数量较少,各期限产品额度都有剩余,销售不易。同时,以往选在季末、年中、节日等重要时点购买高收益理财产品的理财妙招渐渐失效,曾经备受上班族追捧的“夜市理财”也渐渐失宠。
而因自己的不少客户转投,不少银行理财经理都提到了P2P产品,根据他们的表述,P2P产品的受众群体,已经从以前的年轻人,逐步扩大到中老年客户。
收益率走低
银行理财遇冷
近日,《证券日报》记者登录一家股份制银行的理财主页发现,显示在售的理财产品只有5款,并且期限均不超过60天,平均预期收益率在4%上下。记者随后前往该银行北京市朝阳区某网点咨询。理财经理告诉记者,最近一周发行的理财产品期限多在60天以内,期限长的产品有两款,分别是三年和五年,预期年化收益率分别为5.5%和5.8%,但是需要前往银行网点购买。
这位理财经理还告诉本报记者:“由于今年已经四次降息,以往销量较好的一年期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不会超过5%,上周的销量不好,所以这周银行就没有推出相应产品。”
《证券日报》记者随后又走访了北京地区多家银行网点,发现了相似的状况。
“由于投资者对于近期收益率不太满意,目前我们主要推荐短期的理财产品,期限多在3个月以内,收益率一般不超过4.5%,资金短期闲置可以选择。另外的就是三年期以上的产品,有的是自有产品,有的是和险企合作,收益率在5.5%上下浮动。”
伴随着连续的降息和降准,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也一路走低。从普益财富发布的统计数据看,银行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8月份为4.75%,上周平均预期收益率又继续下跌到4.63%。
不少银行的理财经理还表示,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销售并不容易,期限较长理财产品的购买群体以年长的客户为主。各种期限的理财产品额度都有剩余,任何时间来购买几乎都可以买到。
事实上,受近期股市波动影响,银行理财产品在设计上也愈发注重安全与稳健,直接或间接参与股市配资的规模急剧缩减,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短期内难有提升空间。另外,就银行而言,自9月15日起央行改革存款准备金考核制度,由现行的时点法改为平均法考核,银行在月末及季末冲时点高息揽存的动力不复存在,投资者也就无法在特殊时点买到高收益理财产品了。
- 银行理财规模扩大带动中间收入激增(2015-09-11)
- 银行理财产品提前终止潮涌 股市调整仅为原因之一(2015-09-10)
- 银行理财资金入市被严管 50款产品加速逃离A股(2015-09-08)
- 银行理财产品现提前终止潮 资金寻求“安全着陆”(2015-09-06)
- 银行理财试水在线转让 “封闭期”成为过去时(2015-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