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携同方全球人寿把脉“养老+”时代
摘 要:2015年,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为6.51,排名与美国并列全球第三;但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对于退休没有充分准备……今天,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中国保险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同方全球人寿保险有限公司联合在京发布《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
退休准备已经做得足够充分。比如,三分之二以上的居民对于退休没有充分准备;仍有65%的45岁之前的受访者认为自己没有充分的退休储蓄。所以,在地域差异、经济发达程度、性别特质和个性化准备行动等方面,依然要因地而异、因人而异。
政府、雇主、个人三方分担破解养老困局
三大支柱,到底如何在现行的社会体制之下,各司其职建立老有所养的社会?《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报告》也给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报告呼吁:政府、雇主、个人均需对退休生活承担责任,其中个人收入将在我国居民未来退休生活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居民应更加充分认识到自身的养老责任,特别是在政府、企业、个人分担养老过程中个人应尽责任的比例,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三方分担养老”认知水平。否则,很有可能在退休时发现个人准备不足。
“我国居民仍需提高自身退休规划水平,目前居民主要的退休准备方式仍是银行储蓄和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两种,居民退休收入结构的多样性有待完善,兼顾收益和安全性。同时,居民应更加充分地认识到自身的养老责任;建立完善综合的养老准备计划。”陈秉正教授表示。另外,鉴于存在突发情况的可能,居民还应准备一定的应对方案,例如不动产、保险等。“而政府应该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降低基本养老保险费率。同时,继续坚持完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体系建设,逐步缩小由‘双轨制’等制度因素带来的企事业单位、城乡间的过大差距;通过经济手段激励企业、居民做好退休准备。”他补充道。

陈秉正教授做《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解读
报告发起的另一方代表同方全球人寿董事长王林也表示,从雇主层面,企业应积极探索建立雇主与员工共同缴费的企业年金制度。与商业保险公司合作,建立集经济保障、退休理财规划建议和管理服务为一体的退休保障计划。“金融机构可以发挥大数据时代的优势,发掘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年龄段居民的潜在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推广更贴近居民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他说道。
另外,今年的报告也对时下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进行了深入调研:
延迟退休政策方面,59%的受访者愿意通过某种方式延迟退休年龄,但大部分受访者不愿意接受5年以上的延迟退休。未退休受访者平均预期退休年龄为55.54岁。值得注意的是,多数受访者退休前反对延迟退休,退休后转而支持。也有受访者担心延迟退休会造成工作岗位挤占、增加就业难度。
在企业年金相关的调查中,83%的受访者表示投入其年薪的6%加入企业年金计划是有吸引力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员工加入企业年金计划的愿望也在加强。
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长期护理保险未来存在较大发展空间,超过一半居民意识到日后接受长期护理的需求,70%居民愿意付出每年收入的0.5%-1.5%以购买长期护理产品。
“养老+”时代的机遇与挑战:构建养老生态圈
同方全球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事业官王前进指出,在人口加速老龄化给经济社会带来全面、深刻、持久影响的今天,《2015中国居民退休准备指数调研报告》的社会意义显得格外沉甸甸。若把今年的调研结果与往年进行比较会发现,中国居民为退休而准备的意识正在逐步在加强,对与养老相关的政策日益关注,对未来养老生活方式的期待及选择意识不断提升、需求也逐步广泛。

同方全球人寿首席人力资源及行政事业官王前进做开场致辞
为把脉现状,发布会同日还举办了中国养老生态圈发展论坛。论坛以“‘养老+时代&rs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