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体中文

海天味业多元化产品战略已亮红灯 品类发展不平衡

http://www.e23.cn2016-03-21长江商报

    摘  要:作为海天调味品帝国的长子,海天酱油本应成为海天调味品业务增长的龙头,但去年增速却未能达到公司整体水平。

  作为海天调味品帝国的长子,海天酱油本应成为海天调味品业务增长的龙头,但去年增速却未能达到公司整体水平。

  3月10日调味品巨头 海天味业 (603288.SH)发布了《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其2015年营业收入为112.9亿,净利润25.1亿,同比2014年分别增长15.1%及20.1%,净利率达到创新高的22.2%。

  海天味业财务数据亮眼的背后,作为其最强势产品的酱油,营收增速只有6.6%,大幅低于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速。

  针对酱油业务增速放缓,3月18日,海天味业品牌部龙经理向长江商报记者解释:“2015年,针对市场变化,海天主动进行了一系列的变革,主动降低了常规酱油增长的要求。”但是在辅助产品和其他复合型调味品还未成大器之时,旗下最强势的主打酱油产品就陷入“滞胀”,公司未来之路该如何走?

  酱油业务拉低整体增速

  近日,调味品巨头海天味业发布了《2015年年度报告》显示,2015年公司整体营收增速由去年16.9%降低至15.1%。其中酱油营收增速锐减,由12.9%降至6.6%,未达预期,成拖累公司整体业绩主要原因。

  随着海天酱油营收增速低于公司的整体营收增速,相对应的,海天酱油在公司整体营收中的占比,也由2010年的72%一路下滑至2015年的59%。

  对此,3月18日,海天味业品牌部龙经理向长江商报记者表示:“这是公司战略性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所致。”2015年,公司对于华东以及华南地区的网络做了主动性的优化和调整,相继推出高端酱油新品,且主动降低了常规酱油增长的要求。这意味着在2015年四季度之前,海天味业的公司战略性调整和产品结构调整仍在摸索阶段,导致酱油业务增速放缓。

  据高华证券研究所提供的数据,酱油行业的收入增速在15%左右,其中产量和价格两个指标各贡献年均8%和6%的增长,而海天酱油作为酱油第一品牌,其最近5年的复合增速仅11.08%,低于行业的整体增速。

  “随着消费群体的进一步细分,海天的市场份额有所下降。”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向长江商报记者分析,这是中国调味品行业产业健康、良性发展的好信号。

  产品品类发展不平衡

  随着海天味业《2015年年度报告》的发布,其产品升级之路也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有分析认为,产品升级换代常常会使原来的领先品牌由领先变落后。

  在酱油行业,也经历了两次产品升级,第一次产品升级是传统老抽酱油向鲜味酱油的升级,而目前正在经历的,则是向“无添加”酱油的升级。在传统老抽酱油向鲜味酱油的升级阶段,厨邦酱油凭借“天然晒制天然鲜”的卖点崛起,在2010至2014年期间,厨邦销售额增加了1.2倍,而同期海天酱油的销售额仅增加了不到60%。如今热拼的“无添加”卖点,海天虽然也推出了“零添加”等海天老字号酱油来应对。海天的数据显示,包括老字号在内的海天高端酱油2015年产销量增速突破25%。但相对而言,占比更大的中低端酱油增速一般。

  反观其非酱油类业务,2015年蚝油增速达33%,销量超过40万吨,目前仍是蚝油发展初级阶段;酱类增速18%,销量超过21万吨。品类结构上,上半年酱油占比62%,非酱油占比38%。此外,海天还表示,2016年公司小品类产品将会受到重视,料酒、醋饮产品相继规划推出,醋类产品实际增长快速,2015年保持20%增长,料酒和腐乳则贡献1个亿销售额。

“面对国内外众多酱油品牌的围追堵截,海天也有他们的产品竞争战略,那就是建立以酱油为主,蚝油为辅,其他复合型调味品为补充的产品线,全力打造全品类调味品王国的战略目标。”朱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