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报 济南日报 济南时报 都市女报 当代健康报 人口导报
外文版
繁體中文

央行拟分类评级监管支付机构

http://www.e23.cn2016-04-20北京商报

    摘  要:伴随着支付规模的增长和业务的加快创新,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警惕。

  伴随着支付规模的增长和业务的加快创新,其中蕴藏的风险也引起了监管机构的警惕。北京商报记者从多家支付机构获悉,央行近日已向企业下发《非银行支付机构分类评级管理办法》,未来支付机构将被分为5类11级,央行将按照分类评级对支付机构进行差异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多次出现D、E类评级的机构将被暂停支付业务,直至注销牌照。

  按照北京商报记者了解到的信息,支付机构的分类评级指标包括监管指标和自律管理指标,其中监管指标包括客户备付金管理、合规与风险防控、客户权益保护、系统安全性、反洗钱措施、持续发展能力6项。而自律管理指标则由中国支付清算协会制定并上报央行。

  根据各项指标评价计分后,支付机构将被分为5类11级,包括A(AAA、AA、A)、B(BBB、BB、B)、C(CCC、CC、C)、D和E类。其中,A类机构六项基本评价指标整体优异;B类机构整体表现良好,个别指标变现一般;C类机构基本指标整体表现一般,部分指标存在问题;D类机构潜在风险较大;E类机构风险隐患严重。若支付机构发生重大不良变化或出现异常,且足以导致机构分类评级调整的,或连续多次D类或E类相关情形的,央行及其分支机构随时向下调整其分类评级结果并采取相应措施,直至注销《支付业务许可证》。

  一位支付机构人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央行要求各家支付机构先进行自评,再向央行进行汇报,最后由央行进行评级,目前该公司着手自评。另一家大型支付机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透露,该《管理办法》是近期收到的,目前正在积极准备阶段。

  近年来,伴随着第三方支付市场的快速发展,各类风险事件也不断涌现,POS机滥发、虚假商户、资金二清等问题屡见不鲜。在业内人士看来,对支付机构进行有效的分类监管将是大势所趋。支付机构分类管理的思路,有利于进一步调动支付机构发展的积极性,风险管理、系统安全等综合指标水平高的支付机构未来的业务空间将会更大,业务不规范、管理薄弱的支付机构发展会更加艰难,甚至退出市场,这将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

网络编辑:陈淑贞

浮世绘

免责声明:凡本网注明“来源:XXX(非舜网)”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意在为公众提供免费服务。如稿件版权单位或个人不想在本网发布,可与本网联系,本网视情况可立即将其撤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