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个强制性信披指标穿透互金行业灰色地带
摘 要:中国互联网金融领域风险事件频发,行业声誉和市场信心受到重创。其中,信息披露不规范、不充分是互联网金融风险多发的重要原因。
向社会公开评价结果,对于信息披露达到较高标准者给予表彰。
至于违反规定的会员,协会规定视情节轻重,给予警示约谈、发警示函、强制培训、业内通报、公开谴责、暂停会员权利或取消会员资格的惩戒。
而就在《信披标准》出台前一周,上海互金协会首次披露网贷会员单位落实信披指引的情况。上海互金协会特意强调,由于多方面原因,协会在目前阶段无法做到网贷会员平台信息披露情况的真实性核查,协会不能保证其信息披露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
上海互金协会特别提出,希望投资者以自主判断投资风险为主,也希望广大投资者及其他市场参与各方对协会网贷会员的信披情况进行监督举报。
与此同时,信披指标的标准也需要进一步明确。比如,项目逾期率和金额逾期率属于强制披露标准。根据解释,项目逾期率指截至统计时点,所有逾期项目数与交易总笔数之比;金额逾期率指截至统计时点,所有逾期且尚未偿还的本金金额与交易总额之比,都是按月统计与更新。
但盈灿咨询高级研究员张叶霞表示,《信披标准》没有对何为逾期的概念作出明确规定。仅提到,逾期是指借款人在借贷合同约定到期(含合同约定的宽限期或展期后到期)未足额归还本金或利息。
按照网贷行业通常的做法,一笔贷款如果逾期3个月,就应被列入坏账统计。但这一标准掌握在各平台手中,并无明确的规定。
有业内人士称,有的平台为降低逾期率,可能会采取人为手段进行调控,比如本来借款期限是一个月,但有可能会采取签定两个月合同的方式来降低逾期率。
另外,一些会员单位可能还面临着标准不适用的问题。比如,“客户资金存管情况”属于强制披露指标。但全国只有小部分网贷平台与银行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难以完成信息披露。
据盈灿咨询不完全统计,截至2016年7月10日,真正与银行完成资金存管系统对接平台只有48家,仅占网贷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量的2.04%。
平台积极性待提高
记者查询信息发现,即使此前相关地方性协会制订了详尽的信披标准,但平台对于一些敏感信息还是选择不披露。
上海互金协会首次公示了网贷会员单位落实信披指引的情况后,《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发现有关平台的备付金、托管、代偿、融资余额、财报等信息,是网贷企业最不愿意公开的“秘密”。
比如,分别有29家企业没有披露“截至上月末累计计提金额、累计支出金额、备付金余额,以及资金托管银行、账号等”和“应同时公示托管银行对账单或银行托管报告”两项信息,是各项披露信息中最不完整的。
在提供上年度会计报表方面,同样有25家企业选择不披露信息。上海互金协会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大多数平台依然处于亏损的状态,这也是它们选择不披露财报数据的原因。
行业人士认为,信披披露应该换取行业真正打破刚性兑付,否则平台信息披露的积极性不高,也不会成为投资人关注的重点。 随着两份聚焦信息披露的征求意见稿的下发,65个强制性信披指标闪亮登场,网贷信披未来将趋于规范,行业灰色地带或迎来清理。
作为穿透式监管的第一步,中国互联网金融协会(下称“互金协会”)放了个“大招”。
近日,互金协会向会员单位下发了两份征求意见稿——《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标准——P2P网贷》(下称“《信披标准》”)和《互联网金融信息披露自律管理规范》(下称“《自律管理规范》”)。
按照这两份文件,互联网金融企业面临包括“逾期率”
- P2P网贷VS线下理财公司 究竟是谁为互金行业蒙上黑纱?(2016-04-28)